第112章 三弓床弩(第2页)

 郭琪安慰道:“殿下,战争死伤在所难免,您这次带过去的都是精锐士兵,装备都算得上精良,跟军器署关系不大吧?” 

 “孤又不是去军器署问责的...”李侃笑了笑,迈步走了出去。 

 军器署在润州城北,占地数十亩,因为是新设的衙门,人员配备还不齐全,军器署少卿是一位五十出头的老者,曾在军器监甲坊署供职。 

 “周少卿,军器署最近情况如何?可有遇到什么困难?”李侃问道。 

 “回禀殿下,军器署新立,三司人员缺额近三成,目前只能勉强运作。” 

 李侃微微颔首,“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军器署的作用十分重要,精良的兵器不仅可以提高士兵的生存率,还可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甚至影响一场战争的胜负,周少卿务必招揽天下能工巧匠,研制革新兵器,钱的问题不用考虑,有困难可以直接提出来,万不可弄虚作假,误了士兵性命!” 

 周少卿一脸恭敬,“承蒙殿下器重,下官定当竭尽全力!” 

 李侃走进甲坊司,看着陈列的各种铠甲,问道:“军器署目前能够制造多少种铠甲?” 

 周少卿答道:“回禀殿下,唐甲十三种,军器署都能制造,不过目前人手有限,制造铠甲的速度有些慢。” 

 “人手不够就抓紧招人,务必确保全军披甲。” 

 郑凝绩道:“殿下,按制铠甲全军六分,一军人,配7500领,全军披甲开支太大了。” 

 李侃摆摆手,“钱可以再赚,士兵死一个少一个,战争失败什么都没有了,一军盾牌目前配置多少面?” 

 郭琪答道:“步军牛皮牌二分,二千五白面,马军圆盾,四分支取,五千面。” 

 李侃摇头道:“太少了,步军按四分取,马军十分配置。” 

 郑凝绩无奈道:“殿下,目前一副全装铠甲大约40贯左右,胸甲20贯左右,这一下又多了数十万贯的开支。” 

 李侃笑着道:“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眼下士兵的生命和战斗力最重要,各军按营逐步配置,州兵暂时不考虑,另外弓弩手随弓所配的箭矢数量30支太少,再增加6支,具体装备比例30支透甲箭,4支生仳箭和2支长垛箭。” 

 郭琪点头道:“卑职记下了。” 

 话音刚落,一名男子满脸激动地跑了过来,“少卿,下官成功了!” 

 周少卿沉着脸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那人急忙恢复常态,好奇地打量了李侃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