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互相试探(第2页)

 李侃轻哼一声,不屑地道:“掩耳盗铃,王宗涤为留后,和他王建为节度使有何区别?他倒是敢提要求。”

 郑畋满脸忧色地说道:“陛下,王建如今已实际掌控了东川、西川两镇,麾下兵马近二十万,不论朝廷答不答应,都改变不了现状。”

 李侃态度很坚决,不容置疑地道:“虽然现在没有精力解决王建,但是朝廷的态度要明确,朕打算让仪王遥领东川节度使,覃王李嗣周遥领武信节度使。”

 郑畋脸色微变,“陛下,臣担心这两道旨意一下,王建会立刻反叛,为何不暂时答应王建的奏请,待腾势出手来再解决他?”

 李侃轻轻一笑,语气坚定地说道:“郑公,朝廷对待藩镇的态度,王建可是心知肚明。看看之前的韩建、李茂贞还有王珙,他们的下场历历在目。然而王建居然还胆敢如此嚣张,先斩后奏,向朝廷索要封赏,明显是对朝廷的试探。如果朕批准了他的请求,那他的野心将会愈发膨胀。”

 “朕驳斥了他的折子,就是想让天下人,包括王建自己的部下,都明白朝廷的立场——任免官员和将领的权力,始终掌握在朝廷手中!”

 一旁的刘崇望面露忧色,担心地说道:“陛下,如果王建因此而反叛,那朝廷岂不是陷入被动局面?”

 李侃微微一笑,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恰恰相反,他若不反,朝廷才真正处于被动,朕正愁找不到理由去收拾他。”

 刘崇望惊讶得瞪大了眼睛,一时语塞。

 过了片刻,他回过神来,皱起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王建这几年在西川做了不少事情。任用贤能,整顿吏治,减轻赋税,积极招募流亡人口,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这些举措使得他在西川地区赢得了老百姓的良好口碑,此外他一直按时向朝廷缴纳税款,表现出一定的忠诚,如今我们与他产生矛盾,恐怕会带来很多麻烦。”

 李侃冷笑着说道:“向朝廷上缴赋税本就是分内之事,他一年才上缴六十多万贯,恐怕连他收入的一成都不到?”

 “至于那些所谓的理政措施,也不过是身为臣子应尽的职责罢了,绝不能成为他搞独立王国的借口!而且他这么做,无非是想更好地统治西川,而并非出于对朝廷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