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王弘之解释星象 承平帝三王并封(第2页)
岐国公这一番哭诉,惹得众臣无不感伤,便有多人为其至孝所感动,纷纷附议,连鲁王祁檩也声援岐国公,请求陛下允准姑母回京。
承平帝犹豫了。他对平原大长公主没有意见,当年他能顺利登基,实际上姑母是帮了他的,只是为何将姑母贬至望州,别人不知道,祁檩你难道不知道吗?那是因为姑母吗?那还不是因为那个小子!
正在为难之际,杜延年再次奏道:“陛下,臣以为,司天监所谓‘不孝’及‘应在东方’恐怕不仅指大长公主一事,还有一事陛下也不可不察。”
“何事?”
“太祖皇帝立国时曾有诏曰:皇室宗子至迟应于十五岁封爵。今先帝长子祁翀年已十六,尚未得封,与太祖皇帝旧制不符。陛下有违太祖旧制,使太祖子孙未得朝廷奉养,亦可称为‘不孝’之举,臣恳请陛下早改之。”
杜延年话音刚落,便有不少朝臣纷纷附议,承平帝大致数了数,六部九卿竟大部分都在其中,甚至连鲁王都站在了那一边!
事已至此,承平帝哪怕再愚钝也明白今日这朝会的目的了!
什么天象、什么孝道,都是由头罢了,他们真实的目的是要将祁翀弄回京!然后再下一步呢?恐怕就是逼着朕立太子了吧?
想到这里,承平帝狠狠地剜了杜延年一眼:这老狐狸什么时候跟柳德甫勾结到一处的?不是多年不和吗?难道都是装出来给人看的?!
想到柳德甫,他心念一动抓起刚才吏部尚书交上来的写着回京述职官员名单的奏章,揉了揉眼睛仔细查找起来,呵呵,果然,“柳明诚”三个字赫然在列!
所以,他们已经知道朕的身体出问题了,开始寻找退路了吗?就如此迫不及待了吗?承平帝冷笑了两声,心头杀机顿起。
本来,承平帝不是没想过立祁翀为皇嗣,但又想着自己费尽心机弄来的皇位到头来又要还回去终究有些不甘心,因此犹豫不决。可自愿立嗣是一回事,被逼着立嗣又是另一回事。此刻他对于杜延年等人的不满情绪压过了那份理智,他冷冷地看着杜延年,久久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