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陈怀礼知恩图报 韦乾度献策自赎(第3页)

 “啪”地一声,一只青瓷碗重重地被掷在地上摔得粉粉碎,承平帝站起身来一手掐腰大口地喘着粗气,瞪着眼用手点指着杜延年怒道:“你们一个个的总跟朕说国库没钱,结果呢?随便拎出一家都比朕有钱是吧?你是丞相,你来告诉朕,为何这些门阀世家比朝廷还有钱?啊?”

 “陛下息怒!”杜延年忙跪下解释道,“这些世家都是传承几百年的大家族,最少的也已传承了一二百年,多的甚至已经传承了四五百年,家中财富乃是数百年积累而来,自然不可小觑。而我朝立国尚不足百年,这百年间又战争频仍,国库自然难以丰裕。”

 “那照你这么说,把这些大家族手里的钱都弄到国库里来,朝廷不就有钱了吗?”

 “这......”杜延年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韦乾度的法子其实说的就是这回事,只是话却不能说的如此直白。

 承平帝也想明白了,杜延年单独将韦乾度的奏章拿出来说,其实就是赞许了这个路子,心情便平复了下来。

 “杜相,平身吧!这个韦乾度倒是个忠直之辈,诶,不对呀,他韦家不也是世家大族之一吗?难道他竟如此大公无私?”承平帝不是小孩子,自然不会相信世上有如此大公无私之人。

 “陛下,臣虽不知韦通政这样做的原因,但斗胆猜了一猜。韦家和简泽是姻亲,简泽前日下狱,韦通政昨日递上了这份奏章,怕是深意在此。”

 杜延年点到即止,承平帝心领神会:“他怕朕迁怒于韦家,所以先来给朕送点好处,哼,小人之心!”

 眼见得韦乾度转瞬间从“忠直之辈”变成了“小人”,杜延年却明白,韦家——过关了!

 “另一封呢?”承平帝继续问道。

 “这另一封奏章是秦王上的。秦王提出了两点,一是‘赎刑’之策在短期内有利于丰盈国库,利大于弊,不过,不可作为长久之策;二是,‘赎刑’应加以限制,不可全赎,只能半赎。”

 “半赎?什么意思?”

 “秦王的意思是,哦,臣举个例子吧,假如一名犯人应判流刑,可一半折杖,一半折钱,可对半折,也可小半折杖、大半折钱,反之亦可,但折杖数应有最低限制,如流刑则最低折杖不应少于二十杖。”

 “搞这么复杂干什么?”承平帝大为不解。

 “秦王的意思是,如果全部刑罚均以钱赎,则难免使人对律法存了轻视之心,认为有钱便可为所欲为,所以,一定的震慑还是有必要的。而且,部分折杖、部分折钱,这对于国库收入也没有太大影响。”杜延年解释道。

 “嗯,倒也可行,难得这小子用心了。”承平帝赞许地点了点头。

 杜延年没有接话,脸上表情毫无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