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官制改革初提议 江南战事开新篇(第2页)

 “陛下,杜相,这改革之法臣倒是听明白了,只是有一事不解。”陆怀素出班道,“朝廷官制与地方官制息息相关,就比如这三司,朝廷设三司,地方设漕司,职责对应,相辅相成。如今朝廷将三司之责并入户部,则地方漕司该当如何?”

 祁翀点点头道:“地方官制也是要改的,不过那是下一步的事了。今后一段时间漕司可暂归帅司管辖,待地方官制改革时再重新厘定各衙权责。”

 “陛下,这科考、教化之事历来便是礼部职责,陛下何以另设新衙?臣着实不解,请陛下明示!”礼部尚书袁继谦问道。此次改革,礼部牵涉最多,他现在一脑门子官司,问都不知从何问起,只好先问了一个学部之事,其他的回头下朝之后再单独找女婿详谈吧!

 “有道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朕于教育一事最为重视,教育乃是我大渊兴邦的百年大计!既是百年大计,自然要专人、专衙负责。礼部杂事太多,难免顾此失彼,所以还是分出来的好。今后,学部负责全国的乡庠、书院以及各级考试,教考一体,方为上策。不止教育,今后选举之法也可能会有所改革,这些都是学部的职责。”

 “陛下,邮驿之事向来隶属兵部,如今单独列出,是否会影响兵部消息急递之速?”

 “只是换个衙门管,但驿递之法不变,不至于有什么影响。何况,消息传递之快慢,与官道好坏密切相关,邮部将官道、馆驿集中管起来,正是为了提高效率。”

 几位尚书、侍郎、寺卿等重臣围绕着奏章内容提出诸多问题和建议,祁翀和杜延年则一一解答,有合理的也予以采纳,虽然也有个别官员对于裁撤掉自己所在的衙门有所不满,但都在可商议的范围之内。唯有翰林院的裁撤与否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陛下,臣以为裁撤翰林院实为不妥!我朝翰林学士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天子顾问,其职位颇为清要,岂能随意撤销?”老翰林辛鸿渐吹着胡子不服气地道。

 “陛下,翰林院掌修国史,凡天文、地理、宗演、礼乐、兵刑诸大政,乃诏勃、书檄、批答王言,皆籍而记之,以备实录。若经裁撤,则今后国家有纂修着作之书、考辑撰述之事何人来掌?”

 “陛下,若无翰林学士,则诏书、诰命何人撰写?陛下之起居何人来注?经筵讲学何人来讲?请陛下三思!”

 “翰林院乃朝廷选才、育才、储才之所在,骤然废除,今后人才何所出?杜相,你也是出身翰林,何以竟一味附和,毫不规劝?这是忘本啊!”

 “翰林院不可裁撤,请陛下三思啊!”

 “请陛下三思!”

 ......

 望着一群老翰林抖动着花白的胡子、痛心疾首地高声疾呼,祁翀顿时头大。他也没想到这帮老头儿的翰林情节竟如此之重。

 杜延年也是有些尴尬,毕竟这里面许多人的确是他当年的翰林同僚,彼此关系还算不错,如今这般,他也是有些于心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