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产能过剩?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第3页)

“高楼大厦的建立需要一个稳固的地基,要不然把楼建设的再高,没有坚实的地基,稍微刮些大风那高楼大厦就轰然倒塌了!”

宋渔夫真诚的与竞争对手廖白夷分享着他的看法,他实事求是的认为在两三年内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去终止掉世界性的经济萧条,只能学学女娲补天,想办法减少经济萧条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还是乡村吗?”

“我们搞了一批乡镇企业已经激发了乡镇的经济价值,除了大量的农业和少量的轻工业与重工业以外,乡村的价值还有那些?”

“毕竟现在分散在各地的乡村人口总归是有限的,一座大城市的需求要顶得上成千上万的乡村!”

“你要怎么再给乡村经济的增长或者乡村的建设提供需求点?”

在看到宋渔夫依旧是想从下而上的激发大明经济活力的廖白夷摇了摇头,他不认为乡村经济的提振可以削弱经济萧条对整个大明社会的影响。

廖白夷心中对乡村的认知也就是粤东那些省份,他不怎么跟文樵一样往基层跑,粤东的乡村多数百姓也是去经商,一个乡村能够创造出来的经济价值早在过去五年内被挖掘干净了。

他们这些民盟的官员搞出的什么大明汽车下乡、本土家电下乡也都是想要减少企业生产过剩的亏损,廖白夷都怀疑宋渔夫这些人再提乡村经济是不是要再来一次家电下乡?

“需求点?我考察过南北方乃至整个南洋、炎州的乡村,他们对工业产品的需求确实已经饱满了,至于那些被我们征服的二等人、三等人,他们可没有多少钱去消费!”

“既然需求已经无法自然增长,那么我们就创造需求!”

“就比如开更多的技能班和夜校,由朝廷出钱再提升我们广大百姓的知识文化水平,已经学过的就送到深造班里面,好好的学学高中、大学知识,刚好能够弥补轮班时人们无所事事的空闲。”

“还有现在的基建计划还不够,真正的大基建时代还没有到来,我们需要更多的公路、铁路、水库.......”

“越是经济萧条,我们越需要创造更多的劳动岗位,越是经济萧条,我们就越需要对富人收税,平均大家的财富!”

宋渔夫讲述着他的宏伟蓝图,坐在对面的廖白夷心里头是挺佩服这些新传统派脑子里的新玩意儿。

说到底这些新传统派还是想要用武力手段对外扩张,百姓的文化水平越高,那么整个国家的国防水平也越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像廖白夷这些文人都知道没有一点文化水平的士兵可没法操控复杂的武器装备。

提升百姓文化水平,稳固大明江山的基本盘将有助于提升对外战争的胜算。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