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杜尔伯特出贤哲(第2页)
这是一位英明睿智、雄才大略又行事低调的卓越首领。继位后,他见东蒙古各部频繁攻击卫拉特,部落损失颇大,决心给杜尔伯特部寻找一片可以休养生息的乐土。毅然率领五万士兵、十余万部众,离开阿尔泰山祖地,来到了额尔齐斯河中游,成为第一个西迁的卫拉特部落。
其后,土尔扈特部来到了杜尔伯特部东面的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辉特部来到了裕勒都斯草原,和硕特部迁至额敏河两岸乌鲁木齐地区,准噶尔部迁至额尔齐斯河中上游至霍博克河、萨里山一带,整个卫拉特蒙古形成了由杜尔伯特、土尔扈特、辉特、部分准噶尔贵族组成的北方集团和由准噶尔、和硕特组成的东南集团。
筚路蓝缕,想在陌生的地方立住脚,相当不易,达莱台什做到了。靠的是搞好三种关系和兼并弱小、壮大自身实力。
其一、搞好部落内部关系。由于是被众兄弟一致拥立为首领,这便避免了因为争夺继承权而引起的内讧。他又具有过人的智慧和才能,胸襟宽广能容人,继位后带领四个亲兄弟和众多的叔伯、兄弟、侄儿共同游牧,开辟新牧场,令整个杜尔伯特和睦相安,成了铁板一块。人心齐,劲往一处使,部落自然兴旺。
其二、搞好与其他卫拉特蒙古部落的关系。他力主联姻,与和硕特部的固始汗同娶了土尔扈特部珲台吉和鄂尔勒克的姐妹,和鄂尔勒克的女儿也嫁给了准噶尔的巴图尔珲台吉。这样,大家都成了亲戚,矛盾显着减少。明明有了挑战盟主的实力,却低调行事。俄国人称他为“卡尔梅克汗”,他本人却从不把自己写作汗,而是老老实实地服从盟主和硕特拜巴嘎斯汗的命令,凡是卫拉特各部的会盟,他都莅会,对于抗击喀尔喀蒙古(东蒙古的一支)的军事行动及各次盟会的决议,都奉行不渝。
其三、搞好与沙俄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忽悠沙俄。俄国人派使臣访问,要求他们加入俄国国籍。他也派使臣回访,表示“准备接受俄国的庇护,渴望沙皇的恩惠”,要求沿额尔齐斯河下游到咸水湖以及卡麦什治夫河一带游牧,扩大自己的牧场,可一谈到实质性的归顺问题,便不明确表态。双方既睦邻友好,又发生了几次武装冲突,总体上维持着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