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同仇敌忾保家园(第2页)

 “我只是陈述事实,并非畏惧敌人”,哈喇忽喇气得脸色潮红,忽然朝着和鄂尔勒克冷笑道:“我听说你和达莱台什派了使者向斡罗斯人求援,怎么样?他们的大皇帝答应了吗?长生天的子孙居然要向外族求援,可笑啊可笑!”

 “你!”

 “大胆!”

 此言一出,不仅得罪了土尔扈特人,也得罪了杜尔伯特人,敏珠、和鄂尔勒克、墨尔根特木纳等杜尔伯特、土尔扈特的台吉均对哈喇忽喇怒目而视。

 争取得到沙俄的支持、共同对付喀尔喀和托辉特部是达莱台什与和鄂尔勒克共同商议的一招“妙棋”。他们派出使者去莫斯科,受到了米哈伊尔沙皇的接见。巧的是,和托辉特部的首领(俄方称阿勒坦汗)硕垒乌巴什也派了使者去莫斯科,约俄国人一起讨伐卫拉特蒙古。

 米哈伊尔沙皇虽然年轻,却极有政治智慧。他故意同时接见达莱台什和硕垒乌巴什的使者,利用双方都想得到俄国支持的心理,要求他们臣服。沙皇巧妙利用双方的困境,的确有效。作为一种策略手段,双方都向莫斯科表示了口头上的臣服,以争取斡罗斯的支持,至少减轻外交上的压力,解除侧翼的威胁。事实上,狡猾的俄国人从未给任何一方以实际支持,而是表面上“不偏不倚”,以取得坐山观虎斗的实效。这一过程反复了好几次。

 在口头上向沙俄称臣,一直是达莱台什与和鄂尔勒克的耻辱,今日哈喇忽喇重揭伤疤,自然引起了杜尔伯特人和土尔扈特人的不满。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局势就要失控。

 “够了!大敌当前,难道你们自己倒要先打一仗吗?难道卫拉特人的血流得还不够多吗?”盟主拜巴噶斯汗威严的一声大喝,镇住了双方。

 这位大汗,有很多缺点,比如酗酒、好色、贪财等等,可有一样,打起喀尔喀人从不含糊,因而被视为卫拉特人的“民族英雄”,在卫拉特拥有着崇高威望。

 有他掌舵,丘尔干会盟的重心迅速由互相斗嘴转到共同对付喀尔喀人的入侵上。大家一致同意,共同出兵十万与喀尔喀强盗血战到底。蒙古是全民皆兵的民族,十二岁至七十岁的男子均要服兵役,对人口超过百万的卫拉特蒙古来说,凑出十万甚至更多的大军并不难。但是,战争并不是人多就能打赢的,还得看士兵战斗力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