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第2页)

 蒙古人习惯了旧制,忽然冒出许多新鲜的官职来,自然有些不适应。可是因为到处都在宣传,大元朝当年就是实施的三省六部制,大台吉如今是在恢复大元旧制,谁若是反对,便是不爱大元、不忠于蒙古。这么一宣传,反对的声音便小了。说到底,中枢各官本来就是大台吉的属官,大台吉改革自己王庭的官制,并没有触犯诺颜们的利益,他们自然没必要反对。很多诺颜不但不反对,反而高声称赞苏勒坦“恢复大元旧制”是鸿图大展、志存高远。

 见第一步迈得还算顺利,苏勒坦暗舒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推行地方层级改革。

 他的第二把火烧向了自己的直属领地。裕勒都斯、叉力失、库车这三个府,老父亲已经改革完毕,设了知府、知县等官,无需再改。剩下的便是直属牧地了。他将自己的直属牧地划分为五个鄂托克,实行军政分离,以千户长专管军事,宰桑专管民政,德木齐管司法,收楞额管税收。最大的特色便是在鄂托克内増设千户长一职掌军,取消了宰桑的军权;其次,德木齐、收楞额等属官,虽然仍为宰桑属官,却由吏部考核任命。这便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三把火按说应该烧向辉特部内的鄂罗哩克、纳木占、阿勒达尔、额尔克等台吉。在各自的鄂托克内,他们既担任着宰桑,又掌管着军事,还可以任命德木齐、收楞额等属官,权力太大,容易尾大不掉!

 可真要动手时,苏勒坦却犹豫了。这些台吉可不好惹,逼急了是要率兵造反的。思来想去,决定温水煮青蛙、慢慢来,仍让他们兼任宰桑、千户长二职,只将鄂托克内的税收权、司法权收回。规定鄂托克内的司法官(德木齐)、收税官(收楞额)不再由宰桑任免,而是由吏部任免。为了安抚这些诺颜,又规定这些台吉可以世代担任各自鄂托克的宰桑、千户长二职。

 忙完这些,便开始完善军制。军队是苏勒坦的命根子,一定要改革,使其适应战争的需要。如今的卫拉特军制,仍然维持着成吉思汗时代的老传统。军队多由各爱玛克、鄂托克的诺颜们在战时临时征召。因为缺少常备军,所以军队的训练不足。好在蒙古勇士自幼在马背上长大,他们的勇猛彪悍弥补了训练不足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