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牛刀小试海陆关
打下了吐鲁番和哈密,辉特部的人口超过七十万,控制区域扩大了一倍,更妙的是控制了与大明贸易的黄金商道。是的,黄金之路,掌握了这条黄金路,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财源。
有了钱,便可以扩充军队。苏勒坦将自己的禁卫军“怯薛军”扩大到一万两千人,又在吐鲁番、哈密分别设府,各招募地方守兵两千五百名。
他在与大明嘉峪关相邻地区设哈密陆关分司,又在库车、叉力失、小裕勒都斯各设陆关分司,由户部海陆关司直辖,向来往的商旅征收赋税。这是新上任的户部郎中薛宗周的建议。对这位薛郎中,大台吉是极满意的,觉得此人能力强、善于理财,宝贝得不行,让其实际负责户部事务。
不过,对他提议的在户部设立茶马司、各地设立茶马分司的建议,苏勒坦还是稍做了些改动,将“茶马司”改成“海陆关司”、“茶马分司”改成“陆关分司”。
此名一出,大臣们议论纷纷,我辉特部不靠海,为何要带个“海”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刘好古、薛宗周、傅山等汉臣认为,大台吉志存高远,居一隅之地,心中却怀有万里海疆。不愧是大台吉,胸襟广阔,能包容万里山河;巴图和坦、铁钼尔、那苏图等蒙古大臣认为,大台吉终究是咱们蒙古人,不愿意用明国“茶马司”的名,所以编了个新名字“海陆关司”,至于那个“海”字,乃是咱们蒙古人稀罕水草丰美的湖泊,称之为“某某海子”。咱们蒙古人的习惯,汉人们不懂!
唉!难乎哉,极难矣!
任何改革都会触动各方面的利益,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守旧派与改革派、蒙古人和汉人,等等。说到底,唯“利”字而已。
正因为如此,尽管很想学习大明朝的官制,苏勒坦却不敢打着学习汉俗的名义,而是在“恢复大元旧制”的名义下悄悄推动改革。大元是咱们老祖宗建立的政权,谁反对,便是数典忘祖。打着这旗号,改革的阻力便小了很多。好在,大明的官制很多源于大元,很多官职甚至一模一样,倒也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