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神兵天降袭青海(上)(第2页)
在大小乌兰和硕一带,流传着却图汗和七座烽火台的传说。大小乌兰和硕,指的是青海湖北面大通山的两座山冈。此处是喀尔喀蒙古绰克图部的驻牧地,却图汗的汗廷便设于此。
这两座山冈原本籍籍无名,可自从去年,却图汗率领的四万大军在此伏击了国师汗率领的一万五千卫拉特联军后,便有了名字:“大小乌兰和硕”。那一战惨烈异常,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当地人遂将双方交战的两山山口称为大小乌兰和硕,蒙语意为“大小红山被血染红”。
自从由漠北进入青海后,却图汗便将青海作为自己称王图霸的根本之地。大小乌兰和硕(今刚察县附近)位于青海北部的群山间,不仅地形险要,而且水源充足、青草茂盛,实在是个可为万世之基的好地方。唯一的弱点便来自西边的柴达木盆地,西边地形平坦,容易遭外敌入侵。
儿子阿尔斯兰攻掠雪域失败后,却图汗悟出了贪多嚼不烂的道理,不再急着攻取拉萨,而是老老实实地加强根本之地的防御。他打算在驻牧地的西边,沿着布哈拉河,建起七座烽火台。这样倘有强敌从盆地方向杀来,烽火台能够及时报警,以免措手不及。经过一番努力,烽火台已建成三座,还有两座建了一半,另有两座尚未开工。
这一天,五十七岁的汗王如往常一样巡视了一番本部,便返回汗帐用毛笔批阅起了公文。作为喀尔喀蒙古有名的儒将,温文尔雅、善诗文、习汉地历史,同时又弓马娴熟的他,一手书法,写得是极好的。
贴身千户长巴根蹑手蹑脚地进入了汗帐,“大汗,咱们派往塔尔巴哈台的探子回来了”。
“哦,唤他进来答话”,却图汗的笔尖重重一点,一个笔力遒劲的“可”字跃然纸上。
貂皮红缨圆顶立檐帽、团花缎吊面皮袍、外套着对襟坎肩,盘花图案的大绒靴子,来人一瞧便是蒙古富商的打扮,“奴才参见大汗”。
“起来吧,说说看,卫拉特人在塔尔巴哈台开丘尔干会议,有哪些内容、想干什么?”
“禀大汗,奴才重金贿赂了和硕特部的一名官员,从他口中得知此番卫拉特人的丘尔干会议,主要讨论了两件事:推选新汗和为国师汗复仇”。探子的声音不高,却图汗却身躯一震,“为国师汗复仇?难道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