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和尚有大慈悲(上)
第141章 大和尚有大慈悲(上)
霍博克赛里城西边的额敏河畔,青草依依,牛羊成群。一名四十岁左右、头戴“班霞”、上穿七衣(法衣)、下穿五衣(“禅裙”,沿用印度传统,着裙不着裤),披着半月形斗篷的僧人,骑着匹白马,默默地赶路。尽管风尘仆仆,目中却尽是坚定之色。
来来往往的准噶尔牧民见到他头上的“班霞”帽和用织锦绣缎制成的斗篷,无不顶礼膜拜。这服饰只有大和尚才能穿戴,自然要好生尊重。
这个年代的僧人,不管何派,着装都有严格的规定。
比如帽子,密宗大和尚戴五佛冠、格鲁派大和尚戴班霞帽、噶举派大和尚戴达波禅修帽??;格鲁派普通僧人戴黄色鬃脊帽,掌堂师戴鸡冠帽,噶举派修甚深空性法时戴空性翎帽??;此外,还有避世修行者用的山间帽、瑜伽师用威猛真言法乞援空行母时戴的空行威力帽??。再比如上衣,分祖衣(又称“重覆衣”)、七衣(即法衣)和掩腋衣(通称“披单”)三种;下衣、剃发衣、覆疮衣、坎肩、斗篷等等。
总之,我佛慈悲,弟子们衣饰多多。
那中年僧人来到了一顶大大的毡帐前,一个小沙弥正在学经,见到他的穿着,忙双手合十行礼。
“温萨上师何在?”中年僧人的语气十分和蔼,让人如沐春风,显然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格鲁派高僧咱雅班第达;口中的“温萨上师”乃是日喀则大和尚那一系的高僧、两大密宗首领之一。
小沙弥朝额敏河畔的一棵高大赤松指去,“我师正在禅修”。
咱雅班第达不敢造次,命随从将马拴住,步行前往树下。
一顶邬坚莲花帽懒洋洋斜靠着树干。这帽子非同小可,乃是莲花生大师戴过的式样。帽下一人,跏趺而坐,气息悠长。
咱雅班第达暗暗佩服:佛陀曾于《大念处经》中说:“诸比库,于此,比库前往阿兰若,前往树下,或前往空闲处,结跏趺而坐,保持其身正直,使正念现起于面前。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我师真得其中真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