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边总督汪乔年(第2页)

 太祖希望这些都司能够统驭吐鲁番、叶尔羌、卫拉特等西番。设立时,曾经霸气侧漏地诏谕:“朕自布衣开创鸿业,荷天地眷佑、将士宣劳,不数年间,削平群雄,混一海宇。惟尔西番朵甘、乌思藏各族部属,闻我声教,委身纳款,已尝颁赏授职,建立武卫,俾安军民。迩使者还言各官,公勤乃职,军民乐业,朕甚嘉焉。尚虑彼方地广民稠,不立重镇治之,何以宣布恩威?兹命立西安行都指挥使司于河州,其朵甘、乌思藏亦升为行都指挥使司,颁授银印,仍赐各官衣物。呜呼,劝赏者,国家之大法;报效者,臣子所当为。宜体朕心,益遵纪律”。

 太祖和成祖时是“驭外”,到了这个年代国力衰弱,“驭外”变成了“御外”,怎不叫人嗟叹!

 ??

 西安的城墙上,汪乔年巡视着城防,心下感慨,“国事蜩螗,我辈士人唯有以死报国!”说这话时,他的眉宇间泛起英气,年轻了许多,不似五十七岁的老人,而像当年那个三十七岁进京赶考的才子。那是天启二年(1622年),他中进士,授刑部主事。此后历任刑部、工部郎中,陕西按察使,青州知府、陕西巡抚等职。

 作为东林党人,他是有东林风骨的,以清苦自勉,衣食简单,上任只带两个仆人,不带家属。当青州知府时在官署的廊檐下砌了十多个锅灶,让来打官司的人自己烧饭等候审理,小吏们不敢向他们要一个钱。更有趣的是,他自以为是个用兵人才,休息时总是骑马奔跑,练习射箭、冲刺,在野外的风露中睡觉。因而得了个知兵的名声,恰巧陕西流贼作乱,便被朝廷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

 当时李自成已经打下河南,扬言要进入潼关。大家都劝他晚点上任,他偏要快,骑快马飞驰至商州、雒南,誓要和李自成一决死战,没有见到起义军的人影,倒是见到了三边总督傅宗龙。两个人讨论抽拉丁兵,凑集粮饷。因为都是士林中人,相处甚欢、肝胆相照。

 “岁星(汪乔年字),汝此来甚有胆!”傅宗龙称赞他在危急关头勇于任事的风骨。

 “仲纶(傅宗龙字),有胆者非独予一人”,他平静地说,暗赞傅宗龙替朝廷苦撑陕西危局的忠心。

 两个人都有精忠报国的决心,奈何当时关中的丁兵、粮食早已派用完毕,要兵没兵,要饷没饷。朝

廷不管那么多,命令傅宗龙由陕入豫救援开封的文书一道接着一道。傅宗龙只得前往,临行拉着汪乔年的手,不住地叹气。

 不久,傅宗龙在离项城只有八里的地方兵败被俘。义军押着他到城门前高喊:“我们是三边总督的护卫官兵,请打开城门让总督进去”,他大声喊道:“我是三边总督,不幸落在贼兵手里,左右都是贼呀!”义军向他唾口水,他大骂:“我是朝廷大臣,要杀就杀,怎肯替贼赚城门来苟活!”愤怒的义军砍下他的头颅,又割下他的耳朵、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