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铸钱币汇通天下

 第239章 铸钱币汇通天下

 一直以来,卫拉特蒙古都没有自己的货币,用的主要是叶尔羌钱币,偶尔杂用大明的各类通宝、中亚和西夷各国的一些金银币。

 叶尔羌国的铸币工艺算不得高超,采用传统打压法制成,红铜材质,圆形无孔极不规范,厚薄、大小、重量不等,形体多异,图纹粗犷俗雅,具有浓郁的西域部落民族气息。钱币正面铭文为察合台文“真主安拉”之类的清真言,或有图纹或有汗王的名字。背面注明铸造地“扎尔普雅尔看特”,即叶尔羌打造。

 虽然铸币工艺比较粗糙,可相对于卫拉特蒙古部落联盟和天山南北的各小国已是极先进的技术。即使是靠近大明的雪域高原,在这个年代也缺乏铸币能力,一直流行的都是尼八剌(尼泊尔)所铸的劣质银币。

 钱之一物,汇通天下。只有掌握了铸币权,才能真正掌控国家的经济命脉。苏勒坦早有铸造属于卫拉特蒙古自己的钱币之意,可是一缺技术、二缺足够的领土和人口,这事便耽搁了下来。

 打下叶尔羌后,他得到了叶尔羌的造币技术,又夺取康绒和乌斯藏,有了较广阔的地域和足够的人口,铸币一事便提上了日程。

 他吸取了明朝铸币权不统一(工部、户部都有权铸钱)、币制混乱的教训,将铸币权独授于工部宝源局。谕令巴图和坦、薛宗周两位阁臣负责此事,一定要铸造出造型精美、可以汇通天下的钱币。

 身为首辅,巴图和坦事情很多,挂了个名,此事主要是薛宗周主抓。薛大学士做事雷厉风行,接到谕旨后,立即组织了一批叶尔羌工匠,还招募明国工匠,甚至请信奉天主教的钦天监监正李天经、监副金尼阁聘请了几个西夷技师。呕心沥血,终于铸成样品,呈于乾元皇帝御前。

 “陛下,这是先前在我卫拉特流通最广的几种叶尔羌钱币和尼八剌国章噶”,薛宗周指着呈上来的几枚钱币说道。

 苏勒坦一瞅,呈上来的叶尔羌钱币共有三种:第一种又厚又笨,像块厚饼,正面印着石榴图纹,图纹周围刻着铭文“达钱五普尔”,畏吾尔语“普尔”指的是铜币;第二种没那么厚,像块薄饼,刻着“达钱三普尔”;第三种更可乐,圆柱型,形如截断的一小段筷子,刻着“一普尔”字样。这些钱币普遍存在着做工粗糙、图案不清晰、形状不规则的通病。用一个字概括: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