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定鼎燕京是我辈(上)(第2页)

 蓦地,李自成觉得远处似乎有什么东西在盯着自己,出于老战士的警觉,他向北面的山头望去,除了一片郁郁葱葱,什么都没瞧见。

 多尔衮领着八旗兵潜伏于一片石北面的山头,如一只猎豹,随时准备给敌人以致命一击。

 这一仗对李自成来说是艰难的,对他同样艰难。自从决定发兵入关,他便将大清的国运和自己的命运都押宝在这一仗。如果胜利,他将挟定鼎燕京之威,彻底压制济尔哈朗、豪格等反对势力,独掌大清国的权柄;如果失败,也将不可避免地被反对势力乘机清算。

 他本可以不入关,坐观汉人自相残杀。可敏锐的政治眼光告诉他,崇祯帝的死,是上天赐给满人的千载良机,必须立刻进关,否则将来可能再无机会。所以,他毅然决然地赌了,将自己和大清的国运押宝于一片石。

 为了打赢这一仗,他调动了能调动的八万大军,可强行军意味着汉八旗的步兵与炮队,无法及时跟上。最终赶到一片石战场的只能是四万多骑兵。这位摄政王特意在战场附近驻足观望,不仅仅是为了让吴三桂与李自成两败俱伤,更是在等待更多援军抵达。

 一片石之战是多尔衮与李自成的巅峰对决,可另外一位枭雄吴三桂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其部五万多关宁军是大明朝的精锐。

 崇祯帝的死,让上至统帅吴三桂,下至普通大头兵的所有人,都突然失去了效忠对象,不仅军饷无从着落,通往家乡的路也已经断绝。必须在全军覆没前,从流贼和建奴这两伙让他们都厌恶的人之间,选择一个投靠对象。

 多年血战,关宁军与八旗兵仇深似海,这支军队选择了降顺。可造化弄人,李自成成功招降了不愿投降清军的吴三桂后,却因为内部组织的涣散,闹出了虐待降将家属的蠢事。吴三桂内心虽然不愿投降清廷,但也难忍受屈辱。他现在所想的,只是如何保住手里的军权。

 ??

 李自成率着大军来了,山海关实在太重要,决不能置之不理!

 山海关乃是大明朝苦心经营的雄关,五万多关宁军据险而守,决非没有一战之力。打老了仗的吴三桂一面让战斗力较差的地方民团去防御各处工事,一面率领精锐的部队列阵西罗城下阻止大顺军攻关。

 李自成令精锐部队压阵,饥渴的流民与需要表现忠诚的新附军,一拥而上攻城。前者由农民军时代的老部下白广恩带领,后者则由归降不久的唐通指挥,另有六万精锐,分头攻打山海关的西罗、北翼和东罗城。由于没有红衣大炮之类的可靠攻城武器,也不愿意花时间打造复杂的攻城器械。闯军几乎是在以手里的武器与血肉之躯,硬闯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