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冬天征北不划算

 第279章 冬天征北不划算

 血色残阳落下,又一天的血战落下帷幕。卫军除了刚开始从准噶尔人手中收复忒勒哈剌外,再没有取得更大的战果。双方沿孔葛思河对峙,你来我往,鏖战了两个月,各自伤亡了数千兵马,却谁也奈何不了谁。

 “陛下,如今已是九月,冬季就要到来,何不收兵返回,明年再讨平准噶尔人”,胡琏器劝道。

 “不,准噶尔是朕的心腹大患,不荡平准噶尔,不收兵”,苏勒坦发着狠劲,不肯善罢甘休。此次,他打着征讨准噶尔人的名义北上,虽然占领了青海和甘肃,但却不能奈何准噶尔人分毫,面子上下不来台,中华向来重视面子,所以不肯撤军。

 胡琏器无奈告退。走出帐外,两位大学士刘好古、薛宗周焦急地问:“如何了?”

 “下官无能,未能说服陛下撤兵”,胡琏器归顺后,被封了个右佥都御史的官职,所以自称“下官”。

 “唉!大卫立国不久,内部并不稳固。今师老兵疲,顿兵于深沟壁垒之前,万一战败,大势去矣!陛下何以如此固执?”薛宗周急得甩起了衣?。

 刘好古、薛宗周、胡琏器等谋臣一致认为,新兴的大卫政权,百废待兴,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在没有完全稳定内部以后,不宜打大仗,即使打也应该速战速决。刚开始形势倒是按他们设想的在走,卫军轻易便攻取了青海、甘肃,可到达准噶尔人的领地时,却陷入僵持。若拖得久了,万一后方有人趁机作乱可怎么办?所以他们纷纷劝乾元帝撤退。不料皇帝似乎吃了秤砣,铁了心不肯撤。这可如何是好?

 “陛下不肯撤军,估计是因为清国的军队进入了四川,想抢在清军平定大西贼前,解决准噶尔人,以免将来两线作战”,刘好古捋着胡须说道。

 “八大王”张献忠攻占四川、建立大西国后,清廷多次招降,说什么“张献忠如审识天时,率众来归,自当优加擢叙,世世子孙,永享富贵”,“倘迟延观望,不早迎降,大军既至,悔之无及”。张献忠皆置之不理。见他不吃软的,多尔衮便令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和吴三桂等统率满汉大军,全力向大西军扑来。五月,清军攻占汉中,七月,张献忠决定放弃成都北上陕西抗击清军,为了向部下显示死战的决心、激励士气,“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穿越客苏勒坦自然知道张献忠即将战殁于西充凤凰山下,担心受到清廷和准噶尔的两线夹击,所以想抢在清军平定四川前解决准噶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