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剑指山南荡群魔(下)(第2页)
“是啊,统帅,山下到处贴满了特赦令,说什么只要我军士兵放下武器投降,便可免罪并发给物资回乡;如果投降的是奴隶,一律给予自由民身份,由当地官府分发田地耕种。那些贱民,尤其是那些堆穷、差巴、朗生,一有空就下山逃亡。我的部下已经跑了一半,照这样下去,用不着卫军打,我们自己就完了”,又一名叛军首领禀报。
“统帅,如今人心惶惶,不如趁着我们还有一战之力,跟他们拼了”,洛扎的巴卧大和尚大吼。他是姜桂之性,老而弥辣。
霍尔·杜布年轻时是条杀伐决断的好汉,可随着年纪的増长,变得优柔寡断起来,迟迟不发一言。
“阿弥陀佛!小僧以为目前军心涣散,待在山南必败无疑,不如全军渡过布拉马普特拉河,撤往印度休养生息。等时机成熟再打回来”,泽当寺法台巴桑旺布提了个对策。
“去印度?万万不可!那莫卧儿国信什么真主,与咱们信的佛陀可不是一回事。去那里没准会被吞得骨头都不剩”,信仰虔诚的巴卧大和尚第一个反对。
“是啊,万一印度人逼我们改变信仰该如何是好?”其他首领也纷纷反对。
因为信仰问题,这个建议被否决了,可却没人能提出其他有效的应对手段。
“唉!再议吧”,霍尔·杜布无奈时说道,手中木杖重重地向下一顿,军议无果而终。
??
“阿爸嘎(叔叔),这便是洛卓窝隆寺了,巴卧贼和尚便是这座寺的法台。可惜咱们来晚了,贼和尚已经逃入深山,只剩一座空寺”,卓哩克图和硕齐对鄂罗哩克和硕奇说。他的父亲纳木占台吉与鄂罗哩克和硕奇交情颇深,所以称其为阿爸嘎。
作为老一辈的辉特台吉,鄂罗哩克和硕奇见惯了风雨,见卓哩克图着恼,不慌不忙地呵呵一笑,“贤侄可知这洛卓窝隆寺的来历?”
“知道,这座寺乃噶举派祖师玛尔巴上师所建,是噶举的发祥地”。
“贤侄说的对极”,鄂罗哩克和硕奇手抚长须笑道:“‘洛’指的是‘南方’,‘卓窝’是’开始吉祥‘之意,‘隆’是‘授记’的意思。当年玛尔巴上师从印度学经返回时,那洛巴上师对他授记说,你回雪域高原去,你的道场是喜金刚的圣地,右山像一头大象,山体一直连接到印度,代表着佛法的传承不断,左山像一条猛蛇,也一直连接到印度,代表着降服外道的意义,背山像一条哈达环绕,代表着佛法兴盛,对面的山脉流下许多代表功德的功德水,寺庙底像个狮子宝座。玛尔巴上师回到家乡洛扎,不忘教导,在此修建洛卓窝隆寺,并摄受了不可思量的弟子,才有了噶举派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