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内外二贼当除之(第3页)

 看到豪格上的疏,多尔衮乐了。豪格啊豪格,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张献忠一死,你的使命便终结了,休想再从孤手中得到一粒粮食。粮尽返京之日,便是取你性命之时。

 多尔衮对于皇位,实际上是非常向往的。可由于他在诸王大会上首倡立福临,格局一成,便难以出尔反尔,推翻前议。虽然他高踞摄政王之位,掌握大清军政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毕竟没能登临帝位,对这位雄才大略的摄政王来说,实在是一种缺憾。征战或处理政事时还好,一闲下来,他的精神世界便陷入一种自相矛盾、懊悔愁苦、自怨自责的痛苦之中。

 立的功业越大,权力的欲望便愈益炽烈,到后来,这种象火一样烤炙着他的心的欲望,竟使他做出可笑的举动:偷用御用器皿、私造皇帝龙袍、对镜自赏等等,甚至命史官按帝王之制为他撰写起居注,并营建规模超逾帝王的府第。大军调度、罚赏黜涉,一出己意,关内关外,只知有睿

王一人。

 大半个中国在手,朝政自己独掌,大地踩于脚下,按说可以称帝了。可多尔衮是个小心谨慎的人,他觉得天下还没有彻底平静,还有一些反对自己的势力没有铲除,所以还没到君临天下的时候。

 到了他这个地位,天下间敢反对他的势力真不多,能威胁到他的,更是凤毛麟角。

 多尔衮放下豪格上的那道疏,平抑了一下心绪,取出一张小纸条来。那纸条是他去年时写的,夹于书案上的佛经中,闲瑕之余翻看,以便警醒自己。上面写着:“内贼豪格,外贼苏勒坦,不可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