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兴大案铲除忠良(下)(第2页)

 郑、王二人不死心,又严刑逼供其他人,熟料这些人全部一口咬定:“未经奏明”。

 郑国、王爱秀无法可想,只好以“盗宝矫诏,欺君误国”的罪名定案,向秦王孙可望禀告。

 “腐儒竟敢害孤!”见到报告,孙可望气得拍起御案。

 “国主可上疏皇帝,看其如何处置”,礼部尚书任僎给他出了个坏主意。上疏让永历帝定夺,一则可以试探永历帝的态度,二则可以逼其处死忠于自己的大臣、失去人心,端的狠毒。

 “嗯,便烦老先生代孤写道奏疏”,孙可望冷笑。

 任僎也不推辞,笔走龙蛇,须臾写成:“为行在诸奸娇敕盗宝,擅行爵赏,大为骇异。随奉皇上赐书,将诸奸正法,仰见乾纲独揽,离照无私。首恶吴贞毓、张镌、张福禄也,为从者徐极、蔡宿等也。皇上立置重典,以彰国法矣。盖李定国臣弟也,剿虏失律,法自难宽且臣所部诸将士,比年来艰难百战如皇上以安隆僻隅,钱粮不敷,欲移幸外地,惟听睿断,自当备办夫马钱粮,护送驾行,断不敢阻,以蒙要挟之名”。

 这道奏疏不长,共有四层意思:某一、列出矫诏案犯名单,谁是主犯、谁是从犯清清楚楚,您看着办;其二、数说李定国不是;其三、陈述自己功劳;其四、来去自由,您要觉得安龙不好,想去别的地儿,比如李定国那边,请便,我派人护送您去,不仅护送,还管饭。第四条说的客气,其实是威胁,永历帝若敢流露出一丝离开安龙的想法,必死无疑。

 孙可望阅完这道奏疏,很满意,“来人,将此疏急驰送至安龙行在”,他低声冷喝。

 望着孙可望差人送来的奏疏,永历帝心中哀叹:孙可望逼朕!可他一句不满都不敢提,周围俱是秦王耳目,如何敢抱怨?

 这位皇帝虽然胆小,可历经风雨,起码的政治经验还是有的。孙可望上这道疏就是想看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如果不严厉惩治这些大臣,他必然怀疑此事是自己授意的,被废立乃至失去性命便近在眼前。所以,必须下狠手处置这些忠臣,方能保全自己。至于诛戮忠臣会不会失去人心,相信天下臣民应该能体谅自己的不得已,此时此刻实在顾不上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