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终到兵戈相向时(上)
第650章 终到兵戈相向时(上)
“国主,您的家眷已经返回贵阳,晋王似乎对和议颇有诚意,您不妨先与之议和,待时而动”,中书舍人吴逢圣劝孙可望。他是孙可望心腹中的主和派,见永历帝已摆脱己方掌握,李定国有了大义名分,主张先与对方议和,暂避锋芒。
不料此言犯了秦王殿下的忌讳。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古往今来岂有谋朝篡位篡了一半放弃之理?白文选不听自己号令,没将永历帝押往贵阳,深深刺激了孙可望。他深恐其他人有样学样,冷哼一声,“此事孤自有计较。如今大军粮饷不足,汝且任靖州道,为大军筹集粮草,顺便替孤监视广西的清军”。
由中书舍人直升靖州道,表面上看是高升,可却远离贵阳,远离了朝廷中枢。伴君如伴虎,在孙可望麾下多年,吴逢圣一听便知自己遭到主上的猜忌,心中暗叹,面上却不敢流露,施礼告退,回家即疾驰往靖州而行。
众人闻此事,主和声顿息,主战声踊跃。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孙可望早已习惯以国主的名义总揽朝政,一直在为君临天下做准备,岂有半途而废之理?况且,他自以为实力远胜李定国、刘文秀,不仅贵州全省处于自己控制之下,在云南留守的将领中也有不少效忠于自己,既如此,何必议和?所以,尽管对方归还自己家眷、释放出足够善意,“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可能性却是不存在的。
原本他还有些担心留在昆明的家眷,没想到义弟李定国竟真的将自己的家眷送回贵阳。虽然有些感激,可身为枭雄,居于心中第一位的始终都是天下,儿女情长打动不了他,没了内顾之忧,反倒悍然决定进兵云南。
心腹方于宣出谋画策说:“今皇上在滇,定国辅之,人心渐属于彼。臣意请国主早正大号,封拜文武世爵,则人心自定矣”。
他虽然很心动,可面对登基大事,还是需要问问其他心腹的意见。范鑛、马兆羲、万年策、杨惺先、郑国、程万里等人皆表示赞同。毕竟水涨才能船高,孙可望做了皇帝,他们的爵位官职自然跟着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