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雄鹰苏勒坦汗泱泱大明
第658章 临大战二王失和(下)(第2页)
“平身吧”,永历帝脸色苍白,威严地说道:“来人,给蜀王赐座”。
“谢陛下”,刘文秀慌忙谢恩,等待真龙开口。
按说他击败孙可望、留在贵州善后,成功稳定住内部、防止清军乘衅进犯,于国家是有大功的,皇帝召见时本应慰劳一番,不料永历帝赐座后的第一句话却是:“孙可望是如何逃脱的?”
这句话语气并不严厉,声调也不高,却隐隐有一层质问的味道。若是平时,刘文秀并不见得计较,可如今被夺去军权、召回昆明,正是敏感的时候,被皇帝这么一质问,不由得心中冰凉,失望伤心至极。
<div class="contentadv">
可至尊问话,又不能不回答。刘文秀定了定神,勉强回奏:“彼时杀败孙可望之际,不料他走小路。臣带兵只从大路追去。及至盘江细问,把桥兵云:‘不曾从此过’。始知走小路奔逃,只得仍从大路追下,且可望仅马上不满百人,随处有马即换,他不说大败之故,谁不应承?连夜前去。臣只一日一站追,故追不及。臣到贵州,冯双礼云已去四日矣。即再发兵追之,已莫可及,可望故此得脱”。
永历帝沉默很久才说道:“若捉不住,原日也不宜追他。今追之不获,反激之投他处,恐滇南之祸不远矣”。这话其实是懊悔加恐惧,害怕孙可望投降满清后勾引清军来攻云贵,还不如放孙可望回贵州自立,充当阻挡清军攻打自己的一道屏障。历经风雨的永历帝虽然胆小,却并不傻,此时已经看出孙可望降清后,可能会给大明朝廷带来巨大危害,心中不由惶。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落在刘文秀耳中,更让他以为皇帝是在责怪自己办砸了差事、没捉住孙可望,不由得愈发伤心难过。自己一片赤胆忠心,没换来皇帝的一句抚慰,有的只是质问和责备,怎不让忠臣痛断肝肠!
“让孙可望逃脱,臣之罪也,请陛下责罚”,刘文秀愤愤地伏地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