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移跸以避清人锋(上)(第2页)
“小人从小在此长大,不敢欺诓王爷”,那土人吓得磕头如捣蒜。
“赏他一百两银子,让他带路。若有诡计便宰了他”,吴三桂冷漠地开口。
向导并没有说谎,在他的指引下,清军由小路绕过险要,直插天生桥(今威宁县北天桥)。白文选被迫放弃七星关,率部由乌撒府(今贵州威宁县)退入云南。
南路赵布泰带领的清军打得也很顺,刚进至北盘江,便有当地土知府(土司)岑继鲁归顺。有他带路,行进得很顺利。
在罗炎渡口,遇到明军沉船扼险而守。赵布泰虽然悍勇,却不善水战,见沉船阻路、江水滔滔,不觉心生恐惧,“水势如此湍急,奈何?奈何?”
“扑嗤”,岑继鲁笑出声来,“大帅勿忧,此处江水虽急,下流十里处却水势平缓、人马可渡”。
赵布泰半信半疑,夜间率军来到下游十里处,果然水势平缓,遂命人捞取沉船从下游偷渡过江。天亮后,扼守渡口的明军发现清军业已过江,大惊之下,仓皇撤退。
<div class="contentadv">
大战如火如荼,清军在凉水井击败李成爵所部万人。李定国亲自领军迎战,又在双河口、鲁沟连败失利。此时明军三路堵击均告失利,特别是北线吴三桂军已经越过七星关,南线赵布泰军已占领安龙、贞丰、黄草坝(今兴义县)。李定国眼看不仅无法阻止清军入滇,自己统率的军队也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不得下令放火烧毁北盘江上的铁索桥,由冯双礼断后,全军撤回云南。
初生牛犊不怕虎,二十三岁的信郡王多尼不肯放过这位李晋王殿下,见铁索桥已毁,立即命令军士砍伐竹木,编成排筏渡过盘江。接着在松岭击败明军冯双礼部,贵州全省落入清军之手。十二月下旬,三路清军在罗平会合。心高气傲的多尼,不顾部下久战疲倦,急行军继续向昆明推进。
李定国败归后,昆明城内惊惶不安,所有人都在等大明的主心骨李晋王殿下拿主意。其实自明军全线溃败、他下令放弃贵州的时候,便已经估计到清军必然会乘胜
向云南推进,明军不可能保住昆明。所以,十二月初九日派使者返回昆明向永历帝报告清军势大难敌,奏请“上当移跸以避清人之锋”。
“又要移跸?此番朕又能移往何处?”见到李定国的奏疏,永历帝不由伤感。朝廷自建立之始,有如一叶扁舟随风飘泊,直到两年前移居昆明以后,才过上比较安定的日子,各衙门也开始恢复正常秩序,没想到好景不长,又要换地方。
移跸总要有去的地方。绝大部分朝臣主张迁往四川,他们认为“方今蜀中全盛,勋镇如云,而巩昌王全师遵义,若幸蜀图兴,万全之策也”,“今滇云四面皆夷,车驾若幸外国,文武军吏必无一人肯从者。就使奔驰得脱,而羽毛既失,坐毙瘴乡矣。惟建昌连年丰稔,粮草山积。若假道象岭,直入嘉定,养锐以须,即或兵势猖逼嘉阳,战船、商船一刻可刷数千艘,顺流重庆,直抵夔关,十三勋闻圣驾至,必夹江上迎。乘此威灵,下捣荆襄之虚,如唾手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