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杀虎口屠虎敲猪(上)(第2页)

 同样因为裁撤合并卫所,宁虏堡西边的红土堡明时有兵丁二百余人,如今同样仅有百人。守堡的操守比宁虏堡操守有骨气些,没有投降,而是带着人马一溜烟儿撤到了玉右卫城。玉右卫,在大明时是两个卫,玉林卫和大同右卫,顺治帝大笔一挥便合并成一个卫:玉右卫。杀虎口协镇(副将)衙门便设在原玉林卫和大同右卫中间的长城边上。杀虎口副将沙耀科共有三个营头,左营驻玉右卫城、右营驻杀虎口附近的团山、自己则领着中营驻杀虎口。

 杀虎口,原称“杀胡口”,满清占了汉人的花花江山后,改“杀胡”为“杀虎”。作为南北之要冲,这里自古便是朝贡、商贸、移民的主要通道,清廷在此设户部抽分署、协镇署、驿传道署等衙门管理此地。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杀虎口每日所征税额巨大,有“日进斗金斗银”之说。因而这些衙门中,尤以户部抽分署最为重要。

 因为有钱,杀虎关内的建筑是极精美的。一条条用青石板铺成的悠长街巷,粉白的墙、雕花的窗、出檐青瓦、高台阶、古老的寺庙、别致的戏台……无不在诉说这里的繁华。

 长城栅子内的关口街旁,有一排规模壮丽的衙署,很壮丽,足可“尊朝廷之体统,肃外藩之瞻视”,高广宽宏的仪门“内以正体统,外以肃观瞻”。这便是清廷在杀虎口设的主管驿站、邮传,兼管盐茶的驿传部署,简称“通司衙门”。大清国山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驿传道张弘俊的道台衙门,也设在这里。这个官职权力很大,不仅分巡驿传,还负责督理“粮饷”、“盐法”,若在平时可是一等一的肥差,可如今听说卫军南下、已经打到大同镇城,张弘俊坐不住了,慌忙请钦差督理杀虎口兼理河保等处税务、户部员外郎刘国钦,杀虎口副将沙耀科,杀虎口中营游击艾式,守备王元等来自己的衙门议事。

 分巡一方的道员相邀,不论文武都给些面子,沙耀科、艾式、王元等人迅速赶来,唯有刘国钦迟迟未到。刘某人是有些傲气的,别看他只是从五品,品级比张弘俊低,但是却头顶着“钦差”二字,地位远比他人尊崇,别的不说,杀虎口的各大衙门中,能吃“满汉全席”的,独此一家。加上是顺治丙戌科进士,一向瞧不上拿刀枪的武夫,所以来得迟些便也好理解了。

 哼,那酸进士又迟到!沙耀科心中不满,论官职,正三品的他才是此处最高者。可刘国钦却凭着钦差身份,楞是压他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