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拔西安如斯之难

 第739章 拔西安如斯之难

 “好一座雄城!本帅奉命征宁陕,初始势如破竹,轻易便打到西安城下,未曾想欲拔此城竟如斯之难!”大卫国征北大将军脱里仰望着高耸入云的城墙长叹。

 说是高耸入云,一点都不夸张,城高三丈六(约十二米),顶宽四丈,底宽六丈,周近三十里。大明朝有筑城的爱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经验。太祖高皇帝很有眼光,认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甚至一度有迁都西安的打算,因而将城池修得异常宏大坚固,后来又将次子秦王朱樉册封在这里,形成以秦王府为中心,长安、咸宁两城相套的格局。有明一代,一直在不断加固西安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将城墙外壁和顶面砌了青砖,使土城变成砖城;崇祯九年(1636年),陕西巡抚孙传庭修了四关土城墙,建有四个城门:东为长乐,西为安定,南为永宁,北为安远。每门门楼又有三重:闸楼、箭楼、正楼。闸楼在外,箭楼在中,正楼在里,箭楼与正楼之间的围墙为瓮城。整个城墙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城外还有宽阔的护城河,端的是易守难攻!

 见他忧愁,众将亦皆脸色沉重。陕西巡抚傅山见状,忙转换话题、活跃气氛,笑着说道:“大将军可曾听说过这样一句俗语,‘汉冢唐塔猪(朱)打圈’?”

 “哦?此话何意呀?”脱里不解地问。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地处关中平原中央,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乃天下间一等一的要地,周、秦、汉、隋、唐等十三朝在此建都,尤以汉朝、唐朝、还有大明朝修城墙修得厉害,可不就是‘汉冢唐塔猪(朱)打圈’嘛。想攻下如此雄城,您还得有些耐性方好”。傅山的话暗含着劝解,这座城是十三朝国都,历朝历代都在修,坚固无比,您一时攻不下来是正常的,莫要灰心。虽是解劝,却并没有说错,西安城的确坚固得不像话,历经风吹雨打就是不倒,后世依然可以看到那一段又一段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堪称中国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