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平西王率军北上(上)(第2页)

 “茂遐的意思是说卫军进攻的重点是北京,南方的卫军只是在佯攻?”吴三桂倒吸了口凉气,“那卫国的乾元皇帝好大的野心!居然想一举攻下北京、定鼎中原”。

 “也未必是佯攻,予以为南方的卫军固然有牵制我军的用意,但如果攻势顺利,他们也不介意一举攻略南方”,刘玄初语气平静,心中亦为那位蒙古皇帝的气魄钦佩不已。

 “那汝等说说看,孤要不要派军救援四川?”吴三桂问。

 “殿下如今兵多将广,清廷岂会坐视不理?眼下不是救与不救的问题,而是如何救的问题”,方光琛说道。

 此时吴三桂的确兵多将广,清军由四川入云贵后,明军投者如潮,因为他的部队是汉军、本人亦是明朝降将,降军大多愿意向他投降。先是明副将孙崇雅、游击陈报国、郭之芳、张玉、叶世先、张应虎等引兵自南甸出降;五月十六日,叙国公马惟兴、淮国公马宝与将军塔新策、李贵、焦宏曹、贺天云、曹福德、单泰征、马自德(汉阳王马进忠之子)携众四千余渡澜沧江出降;五月二十八日,公安伯李如碧、宜川伯高启隆、总兵刘镇国、都督佥事王朝钦,各率两千余人自丽江边外出降;此后,又有孟津伯魏勇、永昌侯张应井、岐山侯王会、总兵杨成、赵武、邓望功、万致元、王敬、韩天福、王朝兴、旷世宰、胡九鼎等率众四千余投降;八月下旬,扬武伯廖鱼率兵六百出降;九月末,将军杨武、刘启明率官吏九十余人、兵三千八百余人自腾越边外出降;又有咸陽侯祁三升率孟津伯魏勇之子魏君重、总兵王有功等兵员七千九百余人出降。总之,向这位平西王投降的明军人数超过三万,奏请清廷批准后,他把投降明军分作十营,以马宝、李如碧、高启隆、刘之复、塔新策、王会、刘偁、马惟兴、吴子圣、杨威为十营总兵。

 事实上,除了武将,文官如永历朝东阁大学士张佐宸、户部尚书龚彝、兵部尚书孙顺、大理少卿刘泌、兵科都给事胡显等也纷纷降清。仅剩下以李定国、白文选为首的残兵败将隐入山林,继续抵抗。表面上看,大明朝覆灭、大清朝一统金瓯之日已经不远。但这恰恰是平西王殿下担忧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前些日子,他见云贵即将平定,想保住自己的军权,找与自己有师徒名义、同为贰臣的五省经略洪承畴问计。“长伯(吴三桂字),汝切记,云贵不可一日无事”,洪老经略的话言简意赅,意思就是不要让云南、贵州太平,只要一直有事,大清就得把你留下继续打仗,你的军权也就保住了。他深以为然,磨盘山之战后,只一味招降纳叛、扩充实力,尽量避免与明军硬磕,如今部下兵马已达六万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