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第763章 趁大势兴风作浪(上)(第2页)

 奢保寿记得父亲治军严谨,有仁有义,从不妄杀无辜。率兵进取南溪县时,知县王硕甫顽强抵抗导致奢部总兵罗祖贵等十七员将领战死。父亲却告诚部属:“王知县是孝子,又是清官,破城之日,不得杀害”。后城破,有一羿兵冲入衙署,刺杀王硕甫夺印,奢崇明责其违令,斩首,同时以厚礼葬王硕甫,亲致哀悼表其忠孝;攻赤水时,明将张大壮战死,遗下两个年幼孙儿可怜,父亲善为抚养,请师教二儿彝语及武艺;打乌撒时,守将管良集汉人七十余户逃避于清水沟和吴二沟两地,“坚壁清野”,吴二沟破,父亲不以为罪,晓谕汉族人等安心生计,无一伤害。因为有仁有义,部下皆愿为父亲效死,奢兵勇猛、所向披靡。若不是出了个叛将罗乾象,父亲未必会败。

 罗乾象虽是父亲的部将,却一直以大明朝为正统,不仅向明军通风报信,还直接出兵袭扰父亲后路,逼得父亲不得不退守重庆、泸州、纳溪,大明朝调集川黔两省数倍兵力围剿,先后攻克重庆、泸州、遵义,父亲和长兄不得不收拾残部退守永宁,明军追至永宁,夺占红岩、天台(今叙永天台山)二寨,父亲撒退古蔺,罗乾象追兵继至,火烧奢氏故居“九凤楼”。父亲不得不逃往水西依附土司安邦彦,与其结盟,自称“大梁王”,安邦彦称“四裔大长老”,部将各称元帅,整顿兵马,反攻永宁,一度占领赤水,却在接近永宁时,遭明军合围,父亲和安邦彦被俘遭杀戮。

 奢氏败了,大明朝在永宁宣抚司改土归流,奢氏子弟不得不隐姓埋名、四处逃难。自己逃到镇雄陇氏的领地,岳父上疏大明朝说自己年幼未参与叛乱,在岳父的庇护下方躲过一劫;三弟奢震在家将的保护下逃到水潦,改名余化龙;侄儿阿甫(长兄奢寅之子)被自己偷偷收留在镇雄军民府。

 难道延续数百年的永宁奢氏便这样一蹶不振了吗?不!绝不可以!三十年来,奢保寿无时无刻不幻想着恢复祖先的荣光。一边依附岳父和大舅子招兵买马,一边寻找时机。先时,他见大清朝势大,与大舅子陇鸿勋一起降清,企图依附大清的势力重新夺回永宁祖地,不料满清并不愿意将永宁卫重新归还给他,只封了个镳蔺宣抚使的虚职了事。不满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只待时机成熟便要爆发。如今卫军进入四川,夺回祖地的时机似乎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