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水陆并进取泸州(上)(第2页)
中华是个讲究关系的国度。杜提督是个会做人的,并不敢以主将自居,议事时坚持让潘璘、朱养恩、龙海阳坐于上首,事事与他们商量着来,同时积极打造战船、操练水军。
终于,征南大将军下达了水陆并进、攻打泸州的军令。等待多时的八万马步军、二万水军浩浩荡荡向泸州杀去。蜀地多山又多河流小溪,叙州、泸州一带尤其如此。因而马步军行进的速度并不快,反倒是水军在大江(长江)上趁着水势,疾驰如风,抢在主力前面抵达泸州府江安县。
杜子香将自己的本部五千水军摆在最前面,一则自己的本部有水战的经验,适合担当先锋;二则也可以向潘璘、朱养恩、龙海阳示好。果然,见他亲自担任最危险的先锋一职,潘、朱、龙三将对他的态度愈发和善起来。
——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自古号称天险的长江,拦不住破釜沉舟的勇士!杜提督兴起拼命之念,率部下迎风破浪、渐渐靠近江安县河岸。
“总镇,末将请求当先登陆”,副将何良柱请求。
“何贤弟,此乃吾等投卫后的第一阵。若无战功,恐今后难以立足”,杜子香双目炯炯地望着何良柱。
“总镇放心,末将若不能攻下江滩,甘受军法”,何良柱亦是大西军中的老人,深知主将心思和己军处境,同仇敌忾之念顿生。
“嗯,汝去吧。若拿不下江滩,吾跟汝一同战死在江滩”,这一回杜子香的口气坚决如铁,再没有前些年每战必逃、逃不掉便降的怂样。
此时的泸州
,会集了大清国两位总兵、两位侯爷的兵马,分别是建昌镇总兵王明德部两千人、顺庆总兵王友臣部二千人、向化侯谭诣部三千人、慕义侯谭弘部三千人。除了这一万镇兵,还有江安、纳溪、泸州、合江等地的三千营兵,兵马远少于卫军。不过,二王和二谭的部下经历过明末蜀地的多次大战,还是很有些战斗力的,又有长江天险可以依靠,并不好打。
听闻卫军抵达,清军主将王明德派人飞马向泸州南、北方向的永宁镇总兵严自明、重夔镇总兵程廷俊求援,又不断地给川陕总督李国英、四川巡抚高民瞻、贵州巡抚卞三元、提督李本深等周边封疆大吏写信求援。
在江安县,王明德布置有王友臣部二千人,外加江安、纳溪两县的一千营兵。王友臣亦是做过多年流寇的人物,手上沾满鲜血,部下士卒颇是能战。不过,这员悍将并没有在江边布置太多兵马,偌大的江滩上总共只有江安守备营、纳溪守备营的一千守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王友臣听说蒙古人不善水战,估计他们会走陆路攻打石棚镇、泸州,而不会攻打江安县。毕竟自己所在的江安县在大江南岸,想打江安必先渡江,卫军哪来的水师?所以,王总镇并未拿江北的卫军当回事,将己军精锐屯于江安县城内。当然,他也不是没做准备,而是在江边设置了烽火,命守军遇袭报警。
“敌袭~敌袭~”江滩上,清军的哨兵发现了登陆的卫军船只,慌忙报警并点燃狼烟。
“嘭~”何良柱从船上凌空一跃,蹿上江滩,手起一刀将拦路的清军斩成两截。见他如此勇猛,部下士气大振,个个奋不顾身地往江滩上冲。江安守备和纳溪守备指挥部下拼命抵抗,希望能坚持到王友臣率军增援。然而,卫军人数众多,主将又敢搏命,上下攻势极猛,迅速击溃守军。江安守备被何良柱阵斩,纳溪守备则做了杜子香的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