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拔钉子血战阳高(上)
龙,身躯庞大而雄伟,传说能操纵风云、掌控天地,象征着强大的气势和统治力;狮,张牙舞爪,常被用来形容披荆斩棘、无所畏惧、独当一面的英雄,也象征着佛门的狮子吼。此刻,这两种庄严的生物同时出现在蔚州知州衙门前的一杆三丈有余的大纛上,威风凛凛,似乎欲择人而噬。
自从这杆大纛一出现,蔚州城内便流言蜚起,说是大卫国的莲花大可汗御驾亲临蔚州,他将十万虎狼扎营于城东边的小五台山中,即将率军由蔚州往东直取北京,云云。似乎为了验证这说法,蔚州知州李英、学正任先学、吏目程履祥等这段时间十分紧张,动不动就组织衙役在街巷内巡逻,还派人清扫街道,恨不得让整座城池变得一尘不染才好。自姜瓖之乱后,血淋淋的屠杀带来了诡异的和平,蔚州已经多年未经战火。百姓们默默地祈祷,希望战火不要再降临这座古城方好,至于踊跃从军、助卫伐清的念头,大部分汉人都没考虑过。毕竟满人也好、蒙古人也罢,在汉人的眼中都是异族,尽管大卫国不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可要收天下汉人之心,短期并不容易。
其实,城内虽然出现卫国莲花大可汗的龙狮大纛,但大可汗本人并不在城内;小五台山中的确扎了很多营寨,却只有少数兵马,其他多是空营;卫军的人数也没有十万,大可汗和他的六万虎狼潜藏于蔚州西北方葫芦水河畔的密林之中。
这一切都是苏勒坦使的障眼法,目标是声东击西、拿下阳高卫。阳高卫位于大同东北部,清军占据此地,随时可以由阳高袭取大同,威胁卫军后路。在上回军议中,他没有听从礼部尚书博贝的“先与征北大将军脱里部会合,再攻取北京”的建议,也没有听从兵部郎中哈喇瑚里的“继续攻打漠南蒙古,招募当地蒙古部落的勇士扩充实力;然后一直打到辽东的盖州、义州,慑服朝鲜,将满人的建州老家与北京截成两断”的建议,而是听从右都御史胡琏器的建议,决定由蔚州出发,直捣北京。这其实也是大可汗自己心中的执念。蔚州距离北京不过六百里,若能攻克满清的心脏北京,大事可定;纵然不能攻克,亦能让天下震动,动摇其根基。只是用兵之道,未思进,先思退,进攻北京之前,必须巩固自己的后路,阳高卫便成了一颗不得不拔掉的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