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多情自古空余恨(上)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壬寅日,北京城乾清宫内,二十三岁的顺治帝默默地批阅着奏章。这些日子传来的消息喜忧参半,令他的心情也忽好忽坏,按理说登临帝位已十六个春秋,亲政亦有九年,理应磨练得喜怒不怒不形于色才是,可皇帝也是人,人总有软肋,这位的皇帝的软肋就在于一个“情”字。
四年前,内大臣鄂硕之女入宫。从小在江南水乡长大的董鄂氏,温柔贤淑、知书达礼、学问渊博,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礼乐典籍样样精通,这在后宫的满蒙世家女中寥若晨星,对于痴迷于汉学的顺治帝来说无异于寻到红颜知己。不管皇帝说什么,董鄂氏都懂。渐渐地,他的眼中只有董鄂氏一人,甫一入宫,即册为“贤妃”;才过一月有余,又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由,晋为皇贵妃;还赐给皇贵妃父母隆重的礼物,为她举行隆重的册妃典礼,甚至颁诏大赦天下。按常规,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因为册立妃嫔而公告天下的,大清后宫唯此一人。
董鄂氏得到了顺治帝不同寻常的宠爱,可小气的老天爷却不肯给每个人太多,三年前她生下皇四子,皇帝欢喜至极,居然举行颁布皇第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给这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之后更是大赦天下。然而这孩子生下不过数月便夭折,皇帝又下旨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各种丧葬规格无不逾制,还亲笔写道:“制曰:和硕荣亲王,朕之第一子也。生于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御天于顺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盖生数月云。爰稽典礼,追封和硕荣亲王……呜呼!朕乘乾御物,敕天之命,朝夕祗惧,思祖宗之付托,冀胤嗣之发祥。惟尔诞育,克应休禛。方思成立有期,讵意厥龄不永!兴言鞠育,深轸朕怀……”字字句句,伤心欲绝,甚至因为礼部郎中吕朝允、笔帖式额勒穆在安葬荣亲王时,不遵守所择时刻,将二人各戴枷号两个月,鞭责一百,流放宁古塔。董鄂氏原本体弱多病,皇四子百日而殇的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这些日子病情愈发重了,令多情的皇帝心绪不宁,情绪也变得易受外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