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盛锦大战雷声急(中)(第3页)

 计策虽好,苏勒坦却知道,满清的国力超过大卫,自己所能利用的不过是其初得中华之地、民心未复,又连连战争、国库空虚,说白了便是趁他病、要他命。若在锦州城下拖延得太久,让满清喘过气来,大卫便危矣。可眼下又没有更好的攻城方法,似乎也只有此策。

 “大汗何不一边在锦州城外设伏、围点打援,一边修筑工事、困死守军并用大炮日夜轰城,若能轰塌城墙,此城必破”,博贝建议。

 “锦州素为要塞,城基极坚固,恐怕非炮石能轻易轰塌。不如遣一支兵马监视锦州,主力去打锦州西南部的宁远。若得宁远,亦能切断辽东与北直隶的联系”,左都御史胡琏器认为锦州不是大炮能轻易轰开的,出了另一个主意。

 “锦州城坚,宁远便不坚乎当年伪清的太祖努尔哈赤可是拿宁远城没有办法,你凭什么认为宁远能被轻易拿下”博贝不服。

 二人正辩着,忽有军情官送上一封战报。苏勒坦拆开细瞅,沉默无言,半晌方谓胡琏器曰:“卿之策甚善,奈何晚了一步。伪清的山海关总兵冯铎率军已经赶到了宁远”。

 ——

 在明清时的诸镇总兵中,山海关总兵因为位于辽东和直隶之间、屏卫着京师,地位十分重要,能任山海关总兵者,往往是战功卓越之辈。不过,凡事皆有例外,清山海关总兵冯铎除了前些日子在卫军攻打北京时及时入卫、立了些战功外,几乎没打过什么大仗,之所以能做到这官职,主要是靠其兄太保兼中和殿大学士冯铨的关系。不过,虽然战功算不得卓著、在军中的资历也不深厚,毕竟与卫军打过仗,也不是无能的草包。收到清廷命其救援锦州的命令后,立即率军入驻锦州西南方向的宁远。宁远位于锦州与山海关之间,驻兵于此,既可以发兵救援锦州、又可以拱卫山海关,不失为一条妙策。

 听说伪清来了援军,莲大可汗依臣下之计,命老将额尔克领军包围锦州、塔尔浑指挥炮营日夜不停地朝城上发炮,自己则亲率三万精锐在锦州西南边的金厂堡、杏山堡设伏,准备吃掉清山海关绿营。

 如果来的是员猛将,这计策极可能实现,可惜冯铎在军中可不是以作战勇猛著称的,能做到山海关总兵,一是靠兄长冯铨深得顺治帝信任,二是为

人处事圆滑、善于明哲保身。收到清廷派其增援锦州的命令后,他立即做出增援山海关的姿态,由山海关赶往宁远驻扎,抵达宁远后便待在城内按兵不动,还上疏清廷,说自己在宁远北部遭到卫军拦截,难以前进。

 “总镇,朝廷让咱们援救锦州,可您却顿兵宁远不前,何故”梅勒章京祖泽淳、参将霍达等不解,入帐询问。

 “作战之事须小心谨慎。尔等莫要多问,本帅自有计较”,冯铎挥手斥退部下。

 众人走后,其子冯原泗不解地问:“父帅,您顿兵宁远,莫非有什么破敌妙计”

 冯铎幽幽叹息:“哪有什么破敌妙计,不过是保护自己罢了。在北京时,为父与卫军交过手,那卫军甚是凶悍,又有五六万众,凭咱们这区区一万兵马,如何敌得过可军令如山,锦州又不能不救。所以,为父才由山海关赶到宁远坚守,一则对朝廷有了交待,二则可以防止卫军夺取宁远后转向山海关,三则避开卫军兵锋。此之谓三全其美”。

 领教过卫军兵锋的冯铨,打死都不敢离开宁远、前往锦州,这便坑苦了莲大可汗。任他做足工夫、布下天罗地网,也只能是媚眼抛给瞎子看。苦等十日,山海关绿营莫说进入卫军的伏击圈,便是连城也不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