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血战和尔博勒津(中)
“伪汗正率军前往和尔博勒津,尔等都议一议,咱们是追还是不追”平亲王罗可铎问众将。
“王爷,伪汗狡诈多端,未逢大战便北遁,难免有奸计,咱们不如守土不追。只要信王爷的大军攻下大同,北方形势便焕然一新矣”,盛京昴邦章京乌库礼主张稳字当先。当前朝廷的军事重心在大同,只要不让卫军进入京畿令攻打大同的八旗主力分心,便是大功一件,何必深入草原冒险这话本有些道理,刚说完,另一员老将席特库便连声赞同。
奈何乌库礼不提信亲王多尼还好,一提却触及了罗可铎的痛点。他与多尼虽然年纪差不多,却小了一辈。南下伐明时,多尼是主帅、他是副帅,这些年一直屈居于自己的这位从叔之下。多尼是儒将,为人宽和,少了些武将的霸气,罗可铎自以为武勇,认为从叔地位高于自己不过是沾了辈份的光,心中不太服气。若是按乌库礼说法,自己领军固守京畿、按兵不动,岂不是将功劳都让给了正指挥攻打大同的多尼这是他难以忍耐的。遂大声说道:“正因为伪汗用兵狡诈,若不重创于他,谁能确保此獠真个北遁若其换个方向袭扰京师,又或者绕道大同,岂不是更影响大局依孤看,须紧追不舍,不打垮伪汗不撤兵!”
“壮哉!王爷不愧是我大清俊杰,奴才愿随您追敌。只是伪汗奸诈,进入和尔博勒津后须扎稳营寨,不可轻易入山”,见他说得豪迈,领侍卫内大臣兼议政大臣鳌拜慷慨请战。
“好!便依尔所言,即刻进军”。
罗可铎采纳了鳌拜的意见,命噶布什贤章京(前锋参领)席特库、甲喇章京祖泽清领五千骑兵先行,自率六万八千大军殿后,朝和尔博勒津追去。
——
七金山,乃契丹时期山名,蒙古语称和尔博勒津。原称九头山或九龙山,,面积不大,东西长十里,南北宽仅五里,因其峻峭的山势而闻名于辽朝。萧太后和辽圣宗在距七金山十五里处建都(辽中京)。名为七金,其实却有九座山峰。主峰桃山雄伟挺拔,西侧的三座山峰连绵、形如笔架,东侧的五座山岳崎岖错降、酷似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