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迁新都野心毕露(第2页)
“大汗圣明,大同在明朝时乃九边之首,盛京不过一区区卫城,如何能与大同比”博贝连忙支持。
“奉天府南面靠海,东南边是朝鲜,东边是建州,北边是漠南科尔沁等部。这些地方的兵马皆不多,对我大卫的威胁较小,也是陛下即将率军攻伐的目标。所以,盛京看上去是四战之地,真正可虑的,不过是山海关内的清军而已。有锦州这样的坚城可以依靠,您又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胡琏器侃侃而谈,越说声音越是激昂,“如今清卫两国争雄,您在何处建都,伪清都会与您不死不休,既然如此,何不干脆在他们的龙兴之地建都,必能削弱伪清之气势”。
听到这里,大可汗的目光渐渐明亮起来,手抚胡须,温柔地由上至下。
“报!晋王殿下有军报至!”正思考着,侍卫呈上一封军报。
苏勒坦拆开细瞧,见上面写着:“山海关总兵冯铎畏我军威,弃宁远返回山海关。儿已命副都千户阿雅斯领军三千入驻宁远”。看到此处,不由得将胡须狠狠往下一拽,大笑起来,“宁锦要塞尽在我手,迁都盛京又有何妨朕就是要在满人的龙兴之地建都,顺治小儿能奈我何哈哈哈”
帝王者,天下至尊,说的话都是金口玉言,一口唾沫一个钉的那种。见大可汗已经下了决心,群臣如何敢违背,纷纷表态支持。
不过,大可汗对哈剌和林的感情是浓厚的,这感情来源于小时候父亲诺木达莱一点一滴地灌输,依然命漠北万户府土绵阿南达顾实征发工匠在哈剌和林建城,只是规模小一些、仅是原城的三分之一;时间也不着急,每年拨三万两银子、分十年建成。大可汗还立下遗诏,自己死后不再火葬,而是土葬,陵寝便选在哈剌和林。又大笔一挥,以鹰娑川城为兴京、拉萨为西京、哈剌和林为北京、盛京为东京。他觉得盛京这名字不好,下旨改回沈阳。为让群臣理解自己改名的苦心,还特意解释了一番阴阳五行的高深学问,“据耶律铸(耶律楚材之子)说,大安元年(1209年)黄河水清,乃圣人出世的祥瑞之兆,正应着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所以,我蒙古属水德。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此城位于沈水(浑河)之阳,正对应着水德。着改回沈阳之名,沈水滔滔,国运必昌!”虽然蒙古传统上对阴阳五行之说一向不怎么看重,但没人敢反驳大可汗,听到“国运必昌”四个字时,群臣皆齐声高呼大汗圣明。
迁都之事定下后,做事雷厉风行的大可汗立即给皇后乌力吉巴雅尔、皇太子卓力格图,以及巴图和坦、铁钼尔、那苏图、刘好古、薛宗周、哈什哈等重臣写信,命他们组织好人力、物力,尽快率文武百官及家眷赶往东京沈阳。想起两年多未见皇后和各位娘娘,多情的汉子还捎带着写了许多封温婉缠绵的家信。第927章迁新都野心毕露
“阿南达顾实亦是老臣,办事怎的如此不得力”盛京城内,莲大可汗望着眼前的一封奏疏,皱紧了眉头。奏疏是漠北万户府土绵阿南达顾实上的,此人原是林丹汗旧臣,随可敦娜木钟投卫后得到重用,被封为漠北万户府土绵,颇有治才,将荒凉的漠北治理得井井有条。
众所周知,大可汗对辉特部的祖地、蒙古旧都哈剌和林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感情。小时候,他老爹诺木达莱大台吉便经常教他唱一首世代相传的歌谣:“庄严美丽的哈剌和林呵,诸色珍宝点缀着它。辉特先辈的夏营之所,我的鄂尔浑草原,黄色的草原”想当初辉特部的老祖宗率领林木中各部在此地世代居住,后来成吉思汗的马蹄踏上这片土地,征服林木中百姓,将这里建成了蒙古帝国的国都:哈剌和林。再后来,雄伟的哈剌和林城成了废墟,在它的残骸上,漠北的土谢图汗部建起庄严的额尔德尼召。
大可汗挥师吞并漠北后,曾经回到哈剌和林祭祖,当时整个鄂尔浑草原都沸腾起来。心腹们都在猜想,一直以重振蒙古帝国为己任的大可汗,极可能会迁都于蒙古旧都以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事实上,苏勒坦也的确有此意,在祭祖时暗中命令漠北万户府土绵阿南达顾实重建哈剌和林城。可阿南达顾实却告诉他,漠北草原缺少
工匠和部分原材料,想重建如此大城至少需耗银五十万两,若想将城内的宫殿布置得好些,恐怕耗银会更多。当时他正准备南下灭清,需要大量的军费,如何敢大兴土木、影响灭清大业,可又舍不得放弃祖辈的梦想,遂指示阿南达顾实,利用额尔德尼召的四边围墙,改建成城。
想当年土谢图部始祖阿巴岱汗在哈剌和林废墟上,用遗址的石头建成蒙古第一个大规模佛教中心额尔德尼召,其子更是在额尔德尼召建起周三里多的正方形围墙。规模虽远比不上周十五里多的哈拉和林城,在漠北亦算大城。卫军攻入漠北后,土谢图汗部出身的哲布尊丹巴大和尚率军抵抗,兵败后成为卫军的阶下囚。额尔德尼召及周边寺院遂落入卫军手中,在大可汗看来将这些寺庙的边墙拆拆合合、变成一座城,还不是小事一桩。不料,阿南达顾实却迟迟未有动作,等了许久方有封奏疏到,说是漠北各部大多奉行觉囊派仪轨,如果将觉囊派主寺改为城墙,可能会激起漠北民变。民变也就罢了,您的军队中可是有大量来自漠北的勇士,若是因为此事激起他们反叛,那便得不偿失了。所以,老人家认为改寺为城的想法不可行,还是拨银子筑城的法子好。
哼!老东西如此糊涂!朕若是有银子,还需要想这法子吗看了阿南达顾实的奏疏,苏勒坦气得胡须飞扬,愤愤地骂起人来。不过,骂归骂,心里明白,老臣上的这道疏其实是有道理的。他的军队中,来自漠北札萨克图、土谢图、车臣、和托辉特诸部的骑兵接近两万,是卫军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因为不尊重他们的信仰,拆了觉囊派主寺建城,极可能引起民变、甚至兵变,当前正值与满清决战的重要关头,万不可后院失火。所以,只能暂时作罢。
其实,他想迁都的主要原因是拉萨离北京太远,不利于指挥灭清之战。若久不回京,难免人心浮动、影响朝政,所以才想将国都迁至离北京较近的地区。事实上,迁都的地址并非只有哈剌和林,归化城和宁夏城亦在他的考虑之内。归化城是土默特部阿拉坦汗模仿元大都的样式修建的,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銮殿,亦是漠北难得的雄城。不过,攻入归化后,大可汗仔细察看城墙,觉得规模小了些,与大卫的国际地位不相称,遂息了念头;宁夏城古名兴庆府,曾是西夏的国都,李元昊在此即皇帝位、建大夏国,按这个时代的说法,亦是有王气的地方。作为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其城池比归化城雄伟高大了许多。不过,宁夏城周边的榆林、延安两地目前皆在清军手中,西安也久攻不下,若在宁夏城建都,东边的鄂尔多斯地区皆是一望无垠的沙漠和草原,除了黄河,无险可守。一旦黄河结冰,清军随时可以由榆林越过鄂尔多斯草原,直取宁夏。出于安全性考虑,也只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