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修书立碑抚远人(下)(第2页)

 “状元公有所不知,黑龙江以北的鄂温克、鄂伦春诸部夙来桀傲不驯,他们帮助清军只不过是为了得到赏赐和战利品。自从大卫切断关外和关内的联系后,宁古塔财政

紧张,已经数月未发赏赐,诸部之民甚是不满。您不妨大量招募鄂温克人、鄂伦春人为兵,发给军饷。江北苦寒,他们定会归顺。至于苦兀岛上的费雅喀人,势力大的主要有脱科洛、飞牙喀、努牙喇三位哈拉达。飞牙喀已率军去宁古塔支援阿海,脱科洛娶了满洲女人,此二人皆难以说动。唯有努牙喇与我有旧,又曾因争夺领地与脱科洛、飞牙喀有隙,我愿修书给努牙喇,让他率众来归”,阿昌阿利忙献上妙策。

 “哎呀,伯爷此策足可使边地安宁,请受我一拜”,阿海大喜拜谢。

 “状元公,我身为卫臣,这都是应该做的。您这可折杀我也”,阿昌阿利慌忙回礼。

 布达、阿海依阿昌阿利之计,从黑龙江以北的鄂温克、鄂伦春诸部中招募了一千两百名勇士,从赫哲人中招募了三百名勇士,皆发放军饷和米粮。

 明朝称野人女真为乞列迷,具体又分三种:一种是在山区狩猎为生的鄂温克、鄂伦春族,称为女真野人;一种是奴儿干以北之山即外兴安岭北支及鄂霍次克海北岸山区的鄂伦春使鹿部,称北山野人;还有一种是苦兀岛上的费雅喀人,称苦兀人也叫苦夷。

 黑龙江以北的鄂温克、鄂伦春诸部便是被称为女真野人、北山野人的族群,因为生存环境艰苦,常为了赏赐替清廷作战。如今大清拖欠赏赐不发、大卫这边粮饷充足,自然愿意为大卫出力。没多大力气,便引得这些部落纷纷弃清归卫。

 还有好消息,苦兀岛(库页岛)上的费雅喀人哈拉达努牙喇带着另一个哈拉达脱科洛的人头前来归顺。原来努牙喇收到阿昌阿利的信后,假意请脱科洛饮酒,斩杀了这位亲卫的哈拉达,并威逼利诱岛上其他的费雅喀首领随他一同去奴儿干投卫。

 随行的众首领中有几位长相近似欧罗巴人,皮肤黝黑、毛发浓密。阿海很惊奇,询问后得知,苦兀岛上除了费雅喀人,还有少数阿伊努人,这些阿伊努人又招来了生活在虾夷(北海道)、流鬼国(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上的同族。这几位便是阿伊努人的首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布达、阿海大喜,吩咐大摆酒宴款待各部首领。这顿饭吃得欢快热烈,大卫国在黑龙江以北的统治也渐渐稳定起来。与其他赫哲部落一样,满泾卫的赫哲部落也有共同的姓氏:完颜。这个姓可不得了,乃是大金国的国姓。金时完颜部曾与爱新觉罗氏的老祖宗斡朵里部共同在黑龙江依兰地区生活,爱新觉罗氏只是完颜氏的奴才。金亡后,完颜氏后裔有的改为汉姓,有的被掳至蒙古,有的返回辽东老家,满泾便有一支。大明强盛时,完颜氏对大明恭恭敬敬,借着大明的势力重新兴盛,发展为建州完颜王甲部落,被明朝赐姓为李。其后明亡清兴,完颜氏又抱紧大清的粗腿。不少子弟入朝为官。

 即便如此,他们内心深处仍然忘不了祖先的高贵血统,并不怎么瞧得起昔日的奴才爱新觉罗氏。这也是一收到卫国的劝降书,满泾的完颜部国伦达(一部之长)、甲喇章京完颜阿昌阿利便率众归附的原因。卫军势大,满泾与奴儿干仅隔着一条黑龙江,何苦为昔日的奴才将整个部落置于危险中正是因为他带头,塔亭、罕答河、弗朵河、敷答河的赫哲部落都降了卫,让卫军牢牢掌握住了黑龙江入海口周边地区。

 原本这只是权宜之计,可没想到居然因祸得福。大卫国对归顺的赫哲人(使犬部)甚好,不仅赏赐大量物资,征收的赋税也仅是清廷的一半。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大金嫡裔尤为重视,竟将商埠设于完颜部的领地满泾。来来往往的商人和各部百姓,不仅让完颜部得到了紧缺的物资,部民的生活也好过起来。别的不说,仅当地的饭铺、酒楼生意便比往常好得多。满泾在明朝时便是栈道上的重要枢纽,老辈人都说当时的完颜王甲部是本地最富裕的部落。

 阿昌阿利仿佛看到部落在自己手中重新兴盛的美好景象。这一日,他正盯着面前精美的小茶壶和四个茶盏欣赏。这套茶具是他从商埠的茶商那里购买的,乃是上好的景德镇白瓷,即使自己贵为一部之长,此前也从未拥有过这么好的茶具。冲茶的沸水已经煮开,家奴娴熟的取水冲泡,茶雾渺渺,宛如仙气,令这位国伦达看得发呆。

 正瞧得出神,部下来报,“国伦达,状元公来了”。

 阿昌阿利一楞神,随即喜道:“这壶清茶正好款客,快请!”他是真心喜欢巴海。原以为蒙古人多是粗鲁之辈,没想到此人居然儒雅有礼,听说还是大卫国的状元,难怪与之相处总有如沐春风之感。

 卫军主将布达只管军务、不理民政,民政上的事全由阿海处理,难得的是极其尊重归附的各部首领,施政前喜欢征询首领们的意见。这赢得了阿昌阿利的好感,亲切地称之为“状元公”。他这么一叫,家中的奴才也皆已“状元公”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