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章 袭吉林渡松花江(上)(第2页)

 “多谢大帅拔擢,末将前来是因为心中有一事不安,特来禀告”,萨布素道过谢,却并无喜色,反而眉头紧皱。

 “你我亲密无间,有什么话只管说”,巴海见他这副样子,知其有心事。

 “不知大帅可注意到卫军那支沿黑龙江攻伐的偏师”萨布素问。

 “呵呵,伪汗想在黑龙江以南全歼我军,所以派偏师切断我军退路,可他不知道本帅从未想过逃跑,如果守不住宁古塔,宁古塔便是本帅之棺材”,巴海豪爽地大笑,笑声中却隐隐有悲凉之意。

 “大帅有与卫军血战到底的决心,八旗将士也有,可那些部落士兵呢我听说卫军一路沿黑龙江而下,达斡尔、毕喇尔、乌德赫、虎尔哈诸部被征服者甚众。我军中奇勒尔部哈拉达奚鲁噶奴、乌德赫部哈拉达索多尔凯的领地已经被卫军占据(此时清军还不知道黑龙江沿岸的鄂温克、鄂伦春、赫哲以及苦兀岛上的费雅喀等部也被卫军征服的消息),万一他们得知消息后军心动荡,该如何是好”萨布素焦急地问。

 “本帅也想到此节,早早便命人封锁消息,将由黑龙江沿岸逃回的百姓全部拘押在亦麻河卫,那里离松江远,短期内应该不会泄露消息”,巴

海平静地说。

 “就算短期不会泄露,时间长了终究会知道,不知您可有什么妙策”萨布素依然紧锁着眉,沉重地问。

 “不会太长”,巴海苦笑,“伪汗已经耽搁了一整个冬天,绝不会再给咱们休整时间。我判断卫军很快便会强渡松江,决战的日子要到了。若胜,关外局势转好,何惧泄露若败,卫军全取关外之地、你我尽皆死节,纵使泄露又有无妨”

 聪慧的萨布素从主帅的话语中听出了战死沙场之意,恭敬地朝巴海施了个军礼,“多谢大帅教诲,请让末将率部增援吉林乌拉。卫军若想渡江,便从末将的尸体上踏过去”。五月,原本已经冰封的松江解封了,滔滔江水,带着无边的气势,先由长白山天池而上流向西北的撒叉河卫(今扶余县),与嫩江汇合后再转个弯自西向东注入黑龙江。百余艘大小战船,以大船八艘、小船十艘编队,在宽阔的江面上巡弋,随时准备消灭一切敢于渡江的敌人。江对岸吉林乌拉的水寨和码头上还停泊着近百艘各类船只。吉林乌拉原是扶余国的王城,古名“秽城”,明朝时属海西女真乌拉部。因远迎长白、近绕松江、扼水陆之要冲、为辽东之凭障,大明朝在此地设置造船基地,从此得名“船厂”。顺治十五年(1658年),为抗击沙俄入侵并加强对关外之地的控制,清廷谕令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在此恢复船厂造船、操练八旗水师。原本吉林水师营有驻防旗兵近两千人,其后随着卫军的闯入又不断扩充,如今已有水师四千、大小战船两百艘,虽然多是些赶制而成的小木船,在北方已算是极具规模的大舰队。

 自从赫图阿拉失守后,关外的清军在战略上已经由攻防兼备转为防守。清宁古塔昂邦章京巴海尤其重视吉林乌拉的防御,视之为松江防线上的要害。命宁古塔副都统尼哈里、甲喇章京安珠湖率四千水师以吉林乌拉的水寨为据点在松江上日夜巡弋,奉天副都统逹都领一千五百八旗兵并三千五百名奇勒尔、费雅喀、鄂温克(雅库特)、乌德赫诸部联军在吉林乌林筑城据守;命副都统海塔、野人女真虎尔哈部首领宜讷率四千名由佛满洲和虎尔哈、渥集、瓦尔喀诸部组成的八旗兵驻守吉林乌拉下游的撒叉河;镶黄旗满洲甲喇章京扎努喀布克托、牛录章京嘎鲁率一千五百名由佛满洲(努尔哈赤时期编成的旧满洲八旗)和达斡尔部组成的八旗兵驻守吉林乌拉上游的合兰城;自己则与牛录章京朱尔铿格、台斐英阿,骁骑校萨布素、阿兰吉喀领兵五千驻守宁古塔策应;又命赫哲葛依克勒部国伦达(一部之长)阔哩哈召集生活在松江、牡丹江流域的葛依克勒氏、努业勒氏、怙什哈礼哈拉氏、舒穆禄氏四姓赫哲人的二十二个穆昆(家族)和库萨喀里氏、霍尔佛阔氏等虎尔哈部落的军队,加强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