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 寂静处几点波澜(下)(第3页)

 阿海的背景可不一般,其父是莲大可汗少年时的玩伴、二等鹰娑川侯罗卜藏。当年苏勒坦率军攻打布哈拉汗国,布哈拉的阿齐兹汗诈降并设下伏兵,罗卜藏拼死护驾,为大可汗挡下射来的冷箭,自己却丧生于箭下。苏勒坦感其忠心,让其长子巴济巴布袭二等鹰娑川侯爵位,次子札木毕封为二等山阴伯,还派阿海随鄂尔罗斯出征黑龙江,并以其安抚奴儿干有功为由,擢为郎中。新朝初建,凡事都得讲规矩,虽然大可汗对罗卜藏的儿子们很照顾,可也不能随便加官晋爵,须得立下功劳方好拔擢。这一回让阿海冒着生命危险出使夔东,便是给机会让他立功。这便是开国君主之爱,与后世的君主截然不同。

 ——

 兴山县茅麓山七里坪,一杆大大的帅旗迎风而动。帅府内,面容坚毅的临国公李来亨手按剑柄,严肃地端坐着。喜欢手抚剑柄,是长期戎马生涯养成的习惯,可若以为此人只有勇力便大错特错,事实上他还是治世之才。初至兴山县时,当地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他任命官员、招徕居民恢复生产、组织士兵屯种山田,“岁收麦粟草供粮食衣履”。为取得山区缺乏的物资,他还保护民间贸易,严禁部下抢掠商贩,并派人出外收购食盐和铁器,导致荆州以西的百姓十分乐意来兴山同义军做生意,义军的日子逐渐好过起来。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夔东抗清武装才能坚持如此之久。

 大帅不说话,分左右而坐的夔东十三家首领:益国公郝摇旗、皖国公刘体纯、靖国公袁宗第、荆国公王光兴、宜都侯塔天宝、桐城侯马腾云、兴平侯党守素、富平侯贺道宁、威武将军刘汝魁等皆默不作声。

 富平侯贺道宁身上还穿着孝服,不久前,他的父亲岐侯贺珍刚刚在大宁病逝。因为年轻,遇事有些沉不住气,率先开口说道:“卫使已经来了,何去何从,还请临国公说句话”。与父亲贺珍不同,此子夙来胆小,听闻卫军势大且允许汉人保留明朝服饰,起了降卫之念。

 “这有什么好议的吾等是明臣

,只能奉老朱家为正朔,岂有投降胡虏之理要降汝等降,俺不降!”郝摇旗扯着嗓子大喊。此言一出,刘体纯、塔天宝、马腾云、党守素、刘汝魁等纷纷附和。

 “靖国公和荆国公以为如何”见袁宗第、王光兴没说话,李来亨问。

 袁宗第叹了口气,“吾等皆是汉人,没有投降胡虏的道理。只是如今我军正欲攻打江陵,不可多树敌人,须婉拒方好”。

 与众人不太一样,王光兴其实对华夷大防并不十分在意,否则此前也不会投降清廷,若不是得罪了人被逼反,恐怕此时还做着大清的总兵。不过,他还是机灵的,见众人皆不赞成投卫,呵呵笑道:“吾是个粗人,请临国公决断便好”。

 说是让自己决断,但众人都反对的事怎么能做李来亨立即作出决定,“靖国公说的是,我军正欲攻打江陵,不可再树强敌。降卫虽不可行,但话要说得婉转。今晚且在帅府设宴款待卫使,至于降卫之事嘛,便推说卫国给的爵位太低,吾等还需考虑”。

 “临国公说的是”,“我等皆听临国公的”……诸将七嘴八舌地表态支持。

 见众人达成一致,李来亨蓦地起身喝道:“如今卫清两国正在交战,清虏抽调走不少湖广绿营,正是吾等攻取荆州的良机!老闯营的规矩‘降将不杀叛将杀’,这一回定要斩下郑四维的狗头!”清荆州总兵郑四维,原是大顺军左营制将军刘芳亮部下裨将,随荆州防御使孟长庚镇守荆州。清军自陕西追击李自成至湖北,他见势不妙,杀孟长庚降清,因而在闯军众将眼中是罪大恶极的叛将。

 此言激起在座之人的冲天怒火,皆踊跃欲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