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炮打飞龙龙咆哮(第2页)
转眼到了子时三刻(晚上十一点半),安巴大猛然怒喝道:“时辰已至,开炮!”“啾啾啾”三枚炮弹,带着死亡的啸音朝乾元殿后的飞龙阁飞去。
然而,“勤政”的莲大可汗此时并不在飞龙阁内办公,事实上他并不喜欢熬夜,除非遇到重大紧急事务每日亥时初刻(晚上九点)便停止批阅奏疏去各位娘娘处就寝。所谓勤政,每日在飞龙阁批阅奏疏至深夜才会去妃嫔寝宫的说法,是这位大汗为了在群臣和百姓中树立自己的伟大形象而派人散布的谣言。不料竟被十三衙门的番子当了真。
“轰轰轰”炮弹在飞龙阁附近爆炸,有一枚竟真的炸中了飞龙阁的二楼,将二楼的一枚窗户炸飞出去。
隐隐的炮声惊醒了正在永福宫与淑妃陶格斯颠鸾倒凤的莲大可汗,戎马一生的他立即判断出这是炮声,匆忙推开佳人,披衣下龙榻,“来人,去查查,方才是什么声音”
“有人谋刺,护驾快护驾”心腹内侍玛拉秦慌慌张张地跑来禀告,“大汗,有歹人朝飞龙阁开炮,共开了三炮,无人员伤亡”。
“什么!反了真是反了”
听到此处,热血涌上莲大可汗心头,他忿怒地拔出伊力特宝刀,呼喝道:“走,去凤凰楼,朕倒要瞧瞧什么人敢如此大胆!”
当年努尔哈赤用人工堆砌高台,于高台上建盖后宫。而高三层的凤凰楼更是后宫的门户和整个皇宫的制高点,登上凤凰楼,盛京城全景可尽收眼底。直觉告诉大可汗今夜有大事发生,他想登高眺远,更好地掌控全局。刚登至凤凰楼顶楼,竟又听到三声炮响,瞧见三团火光,原来是十三衙门的番子怕大可汗未死,又放了一轮炮。
“该死的!在那边,快派骑兵去那边捉拿奸细!杀光他们!”苏勒坦气极了,第一次感觉到尊贵如自己的生命竟也会受到威胁,愤怒地大吼。沈阳皇宫东侧的大政殿东北方向的礼亲王府是努尔哈赤之子和硕礼亲王代善居住过的地方。当年努尔哈赤定沈阳为都城改名盛京后,在盛京旧城中心修建大政殿和十王亭,并以大政殿为基准,在城内为八旗划定居住区域,东侧属正红、镶红旗,北侧属正黄、镶黄旗,南侧属正蓝、镶蓝旗,西侧属正白、镶白旗,各旗的贝勒府邸只能在本旗的地界内建造,代善的府邸是离皇宫最近的王府。除此之外,沈阳城内还有许多其他王公贵族的府邸以及普通满人居住的房屋,满人在沈阳集中居住,而汉人则被赶到城市南部的“南市”区域。
作为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枭雄,努尔哈赤就连睡觉都防着别人偷袭,喜欢择高而居,不论在建州老营、赫图阿拉、界藩山城、萨尔浒山城,都把生活区的“宫室”建在山地之上或半山坡上。盛京也不例外,他在皇宫的后宫堆起三米多的高台,台周围环以围墙和巡逻更道,俨然一座封闭的城堡。既符合在白山黑水间生长的女真人的传统习惯,宫室建在高处也便于瞭望敌情,时刻警惕来犯之敌,保护自身安全。皇太极登上汗王宝座后,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并未搬到父汗的“汗宫”去住,而是着手将自己的“四贝勒府”改建为新的皇宫,陆续建了由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组成的新的大内宫阙,也让沈阳繁华一时,成为清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然而,随着清军攻入北京、定鼎天下,八旗子弟纷纷向南迁移入关,留在沈阳的满族人口减少,很多王公贵州的府邸都荒废下来,代善的礼亲王府也因为无人居住长满了青草,不过,莲大可汗入主沈阳后,这里因为离皇宫近,为安全起见入驻有一小队三十名禁军。
夜渐深,入驻这里已经大半年,一直太平无事,除了在大门口宿守的两名士兵和巡逻的两名士兵外,其他人都已上床歇息。三十户长波耶兹别克也褪下衣衫就寝,他出身于被大卫征服的布哈拉汗国吉尔吉斯部落,因为作战勇敢被选为禁军,并于行伍中被拔擢为三十户长。依大卫军制,这官职乃是正正七品官,虽然算不得高官,但对祖祖辈辈是平民的他来说,能有个“官”做实在是祖坟上冒了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