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板荡依然有诚臣(上)(第2页)
“皇上放心,天下封疆甚多,岂无一二忠臣援军一定会来的”范文程将胸脯挺得笔直,竭力给年轻的皇帝以信心。其实这位大学士并不相信还会有什么援军敢入卫京畿,他赌的是卫军承受不了连年战争的损失、久攻不克后撤军回去休养生息。
然而令这位范大学士没有料到的是,真的又有援军至。
——
山东济宁州河道总督衙门,大清朝治河能臣、河道总督朱之锡正与济宁道方兆商议入卫京畿之事。他俩曾经共同冒着生命危堵塞黄河决口,算是过命之交。
“总河,咱们河道衙门号称辖二十四营、拥兵二万余。其实那些兵与其说是兵,倒不如说是民夫。其中勉强能列得了阵的,仅有南岸兵三千九百零三名、北岸兵三千三百七十四名,加上苇荡营及标兵不过九千。这些兵马平日里多是做些巡河的营生,甚少操练,几乎没几个上过战场。入卫京畿,无异于以卵击石啊!”方兆焦急地对老友说。
“贤弟所言,吾岂不知只是身为臣子,君父有难,岂有不救之理”朱之锡正色道:“此事愚兄心意已决,贤弟若觉得危险,愚兄独往即可”。
“总河将小弟当成什么人了既然您心意已决,小弟即刻组织济宁道的差役与您同往便是”,方兆怒极,慷慨表态愿同行。“好!有贤弟相助,如虎添翼!吾立即下令河道各营来济宁集中,加上本地的差役,估计有二万余众。若万众一心,未尝不能一战”,朱之锡是治河能臣,可却是文官,打仗只看数字,只觉得麾下有两万多兵马堪与卫军交战,却不知打仗光靠数量不行。或者并非不知,只一个“忠”字忘不了,故意忽视战斗力的差距,这便是读书人的迂腐。
方兆却清楚双方力量的差异,想了想说道:“总河,其实咱们还有一支兵马可用”。
“还有一支兵马哪支”朱之锡一愣。
“您忘了江南左路总兵兼太子少保杨捷前些日子兵败后不是撤至德州了吗听说这些日子此人一直在德州招兵买马,他的麾下可多是久经沙场的老卒,若肯一同入卫京畿,吾等便有了支精兵”,方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