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入大都傲睨天下(中)(第2页)
苏勒坦沉默了,阴沉着脸不说话。根据经验,每当出现这种情况,便是至尊要发怒的前兆,众人不禁恐惧起来,不敢再多说。关键时刻,总有胆大之人,户部尚书胡琏器蓦地大呼:“陛下,您真的以为攻下北京后便天下太平了吗?且不说山海关有伪清显王、宣府有伪清信王、陕西有伪清简王,便是各地伪清的异姓王、督抚,哪个不是手握重兵?还有各地明军残余、台湾郑氏、夔东十三家巨寇,哪个又是好对付的?这些旗人百姓是瓦解满洲军心的利器,正当挟之以招降八旗,怎可屠之激怒各地的旗兵?空留残暴之名,反倒帮了伪清的忙,岂是您这样的英明君主所为?且您曾派人向城内写信说,‘只寻爱新觉罗
氏复仇,其他人只要肯降,一律既往不咎’,君无戏言,还请三思!”
胡尚书斗胆一吼,颇有振聋发聩之效。苏勒坦立刻清醒过来,是啊!即便自己拿下了北京,满清的控制区依然广大,各地的藩王、督抚仍有相当实力。他们都在盯着自己如何处置八旗子弟。若自己对旗人百姓展开报复,必定会激起各地八旗兵的拼死抵抗,甚至会让各大地方势力认为自己是个残暴的君主,不愿归顺兴起割据之心。想到这里,他忽然叹了口气,“朕方才失言矣!胡卿说得没错,君无戏言。朕既然说了只寻爱新觉罗氏复仇,又怎可牵联无辜百姓?传朕的旨意,好生照顾并仔细甄别俘虏的旗民,区分出哪些是将领的家眷,哪些是普通旗丁的家眷,让他们向军中的亲人写信、喊话劝降。若有已经归顺大卫的八旗降军家眷,立即释放归家。还是那句话,朕先是大卫国的皇帝,后才是哈密公主的父亲。身为九州万方的君主,当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满洲百姓亦是朕的子民”。
此言一出,刹时鸦雀无声。“吾皇圣明”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句,山呼海啸般的“圣明”之声滚滚而来。(本章完)
大都正南方的御道上到处可见挟弓跨刀的侍卫,莲大可汗身披龙袍、宝相庄严地骑马由御道从大清门缓缓踱入皇城。当看到“大清门”三个字时,至尊冷冷地一笑,“清亡卫兴乃是天意,从今日起此门改为‘大卫门’”。随后他下马登上天安门的城墙,接受臣民的欢呼。“莲汗,浩瑞莲汗,浩瑞莲汗,浩瑞”大卫勇士雷鸣般的欢呼声宣示着一个新帝国的崛起。
某人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陶醉,情不自禁地高举右臂以示同庆,然后在侍卫的保护下离开城墙回营处理军务。仗还没有打完,眼下还没到庆祝的时候。
“大汗,奴才已将逃入皇城的八旗兵家眷集中看押,合计约六万人,皆是些老幼,连年轻些的女子都不多见,听说是伪帝下令将能拿得动刀枪的满洲成年女子尽数编练成军。仗打到这个地步,看来他们大势已去矣!”大学士那苏图兴奋地禀告。
“嗯,天津镇总兵牛万才有无将俘虏押来?”莲大可汗应了一声,跳跃式地询问另一个问题。
那苏图一愣,攻陷皇城后,他只忙着搜捕旗人,还真没工夫管运俘虏的事。
兵部尚书哈喇瑚里见状禀道:“牛总镇已派兵将俘虏押至,说是自己留下千人补充战损,拨给周抚院三千,还有六千多人。只是奴才察看了一番,发现那些俘虏战力不强,难堪大战”。
“呵呵,战斗力弱不要紧,多打几仗、多死些人便好了”,大可汗平静地述说,语气未起一点波澜。忽又眉头一拧,“牛万才倒是果决”
知徒莫若师,大学士刘好古顿时明白他对牛万才产生了猜忌。根据大卫军律,所有缴获要归公,然后由朝廷统一论功行赏。俘虏也算缴获,尔牛万才不经请示便私自截留还送做人情,想干什么?莫非有反意?虽然知道大可汗信不过流贼出身的牛万才,可眼下正值用人之际,可不是猜忌功臣的时候,刘大学士呵呵一笑,“听说那牛万才是个浑人,有一回作战冲在最前面,被射伤一只眼,得了个绰号‘刘瞎子”,正常人皆会吸取教训作战时往后缩,可他还是不管不顾每战当先。此等莽夫毫无韬略,连续两次击败清军不过运气而已。依臣看与其说是果决,不如说是莽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