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称帝与北伐是一体的(第2页)

 “世子所言,臣以为甚得之。”


 先表态支持的是刘禅的老师诸葛亮。


 不知怎么的,诸葛亮觉得这句话非常合自己胃口,简直就像是自己提出来的一般。


 随后法正、张飞跟上。


 黄权最后也跟上。


 实在是这句话说的太政治正确,非常符合季汉国情。


 有此珠玉在前,他们觉得自己也难以思考一个更合适的,便只附议。


 刘备虽然因为刘禅的轻佻而皱眉,但旋即也被这句话吸引而陷入沉思。


 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着实是非常契合的政治纲领。


 只不过,这本质上就是发大宏愿,向天下借功德,贷款成圣。


 从称帝的那一刻就背上‘北伐’的欠债。


 将季汉皇帝的合法性与北伐深度绑在一起,要与曹魏一直打下去,直到将其消灭为止。


 如此一来,称帝就不单单是称帝,称帝北伐就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


 而且必须是称帝后立刻开启北伐,才不会被人诟病。


 要北伐吗?自然是要的。


 老刘不是怕事的人,东边的孙权认怂的这么迅速,又没理由揍他,当然是要北伐教训曹丕了。


 只是,他担心连年用兵的话,益州已经是穷兵黩武。


 不休养一二,真能撑得起北伐吗……


 作为隆中对的第一且唯一作者,诸葛亮再次扶了老刘一把:


 “此事,亮尝思之,北伐之事可行,只是需要等到四月夏收,届时以益州之民力物力,可支五万人北伐之用。”


 称帝就是将蜀中的政治格局大变样,到了这一步,会有不少豪强大族为加强与季汉政权的羁绊,而奉献出更多的人力物力。


 另外,自从有了纺织机的增产增效,这半年来,蜀锦以及布帛贸易为朝廷带来庞大的贸易顺差。


 接下来的四个月时间里,他还会令人尽可能的用这些货物从吴魏两地换取粮食和金银财货。


 “到时候调孙将军引江东之兵进取淮南,令关将军引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再以益州五万之军出于秦川,只要将帅临阵得当,当可大有斩获。”


 刘备赞曰:“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