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选陇右而非关中

 成都方面此时还不知道江东这边的使者在赶来的路上,季汉的高层已经做了几次作战会议。


 讨论的当然是北伐的事宜,当先一个难题便是补给问题。


 汉中是四川盆地的北大门,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它的存在能阻挡外敌入侵。


 是没错,但同样也是遏蜀之地,对于从蜀中向北方的出击同样困难重重。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的秦岭天险不是夸张,而是写实派。


 虽然有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经典战例在前。


 但是如今季汉君臣却是无法复刻,甚至连模仿都做不到。


 原本,从蜀中北出抵达陇右的有祁山道,北出抵达关中的有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和陈仓道。


 在西汉初期,祁山道和陈仓道是依托西汉水和嘉陵江全程可通航的。


 秦岭山脉虽然难走,但全程水路畅通的这两条路在当时其实并不艰难,属于说走就能走的类型。


 而且西汉水和嘉陵江连接处有天池大泽,提供充足水量抬高水位并使水流平缓,对于运输船只来说十分友好。


 但是,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公元前186年,西汉时期武都道发生了一次规模约为6-7级的地震,地震强度高不说,余震还持续了足有八个月。


 强烈的震动使得陕西宁强汉王山一带的山体发生巨大滑坡。


 天池大泽被填成了山,低地变高地。


 河流水道因此被阻断,河道就这么被截。


 而且水位下降,根本行不了大船;水流变得湍急,小船容易翻船。


 水路不再可靠,粮道运输难度大了十倍不止。


 矮子里面选将军,对于大军行军来说,五条道路中,依旧是西边的祁山道和陈仓道最佳。


 因为这两条路稍微宽点、也较为平坦。


 而子午道最窄、最险,傥骆道次之,这两条路可走小股部队,但绝难走大部队。


 而褒斜道则是中规中矩。


 因此,老刘和诸葛亮、法正、黄权等一群季汉君臣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讨论后,觉得还是得走祁山道或陈仓道。


 至于具体要走哪个,便是战略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