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各郡地方军安排(第2页)

 如此一来,加上边防军司马懿手中便掌握了整整三万大军。


 值得一提的是,上郡的郡兵并未如其他部队一般调往河东。


 而是奉命留守上郡之关键城池——高奴城(即后世之延安一带)以防备汉军派出偏师向北突袭,进而攻占上郡。


 而上党郡的羊衜因其所率兵马距太原最近,而且位于太原郡与河内郡之间。


 之后司马懿还会带领这些兵马南下河东、河内作战。


 让上党郡的兵马北上纯粹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司马懿自然是不会做的。


 故而司马懿特命他原地待命,太原郡的兵马则是完全可以在当地完成集结工作,无需大费周章地调遣。


 初期阶段真正面临紧急任务、需要率领军队长途跋涉出征的唯有西河郡太守魏种一人而已。


 说起这魏种,倒是颇有渊源。


 想当年,他可是由曹操亲手举荐成为孝廉之人。


 要知道,在那个实行二元君主制的时代里,存在着这样一种潜在的社会规则:


 一旦某人得到他人的推举而获得官职,那么这个人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推举者的门生故吏。


 如此一来依照士大夫们所遵循的规矩和礼仪,魏种理应对曹操这位举荐之恩人敬若师长。


 并在政治立场上始终与曹家保持一致,同进同退。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已算得上是曹氏阵营中的自家人了。


 可谁能料到,就在兴平元年的时候,曹操亲率大军东征陶谦之际。


 陈宫在兖州暗中勾结陈留太守张邈,公然反叛并迎接吕布入境。


 一时间,兖州各郡县纷纷响应,形势急转直下,偌大的兖州竟然只剩下三座城池还坚守在曹操一方。


 当曹操得知兖州发生叛乱的消息之后,他本能地依据传统的社会规则去思考问题。


 按照常理推断,此时正在兖州担任官职的魏种应当会对自己这位曾经的举主忠心耿耿、竭尽全力地守护疆土。


 因为在那样一个注重师生情谊和门客忠诚的时代氛围之中,这种行为几乎是天经地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