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剑指金熊与美利坚之旅(第2页)

 每年好莱坞都有带着金熊、金狮、金棕榈的导演闯进来,其中能闯出名堂站稳脚跟的少之又少。

 为什么?因为拍文艺片的导演,很难提升演员的商业价值。《心迷宫》就算拿了柏林金熊,海外票房都未必有《荒岛魅影》高,换作纯粹的艺术片,那就更不用说了。

 强尼的友善,凯文的看重,梅根的倒贴,都是基于左宾《荒岛魅影》的成功。好莱坞的成功是什么?就是电影能不能赚钱,再就是能不能美利坚的奖。

 在美利坚的圈子里,奥斯卡和金球奖独两档,本国三大电影节比世界三大电影节高半个档。圣丹斯电影节的奖杯比柏林电影节的熊受欢迎,听上去有点扯,但历年的数据就摆在那里。

 国际三大电影节里拿大奖的片子里,叫好又叫座的极少,叫好不叫座的才是常态。

 对好莱坞的大明星们而言,商业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不论是电影还是个人。

 除了那些想拿奖想刷名声的,一般情况下大明星们宁可去拍高票房的烂片,也不会去拍没什么钱赚的冲奖电影。

 左宾不赞同好莱坞的这套价值观,但也不会拒绝赚美金的机会。

 左宾打算做《囧途》系列,但考虑到“囧”很难“信达雅”的译出来,于是就改为了《旅途》。

 《美利坚之旅》不是《人在旅途》的美版,而是左宾从《恋爱假期》得来的灵感,一部两对男女主的公路片。

 公路片是一种将故事主题或背景设定在公路上的电影类型。

 电影的主角往往是为了某些原因而展开一段公路旅行,并在公路旅行的情节中,完成生命体验,思想变化,性格塑造,产生一系列的戏剧冲突。

 原版的《人在囧途》就是标准的公路片。

 而左宾选择拍公路片的理由也简单,受众广、好赚钱、能拿奖。

 美利坚算是公路片的发源地,所以公路片在好莱坞一直都很有市场。

 公路片也算是小成本电影,以小博大还是血本无归,就看拍的好不好了。

 十年前的《末路狂花》和十年后的《绿皮书》都是公路片,也都是拿奖大户,后者更是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