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第164章 严绍庭的经济学(求订阅)

 第164章 严绍庭的经济学求订阅

 “道阻且长。”

 “严润物,你欲行盐政新制,朕心喜悦。”

 万寿宫内殿道台上,嘉靖声音悠长。

 他的双眼闪烁着几道精光,但很快就消失不见。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盐政每岁百万多盐引,除却百姓之用,便是开中军务所需。”

 “一旦朝廷革除盐政积弊,推行你所说的新政,民生、军心,必将深受牵连。”

 “朕非以为你所言乃至无利于国家,今日这万寿宫中,内阁言及祖宗成法,伱亦见之。”

 “你可懂,其中之要害?”

 嘉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平稳一些。

 但他长袖下的双手,却是攥在了一起。

 严绍庭则是拱手道:“陛下,臣所谏非是新政,不涉祖宗成法。若论祖宗成法,今日臣亦有言,太祖洪武朝,余盐给米麦一石,臣今日言及盐政新策,不必一石,七八之大抵便可。

 “推行新策,也非崩坏旧制。

 “一旦盐政格局焕然一新,朝廷开中自可继续,仅是停办预支,此亦是商贾盼望之事。

 提高给支盐户灶丁工本,降低商贾采买成本,进而降低百姓购进食盐之价。一应不违法度,不担风险,非是野心之辈,自不再愿售私盐。”

 大明走到现在。

 开中制原本是好,但商人们也不是傻子,预支盐引,今天交了钱只能拿到几张盐引,真要拿到食盐还不知道要等上多少年。

 这他妈的。

 谁愿意再和朝廷开中?

 而一旦盐户产盐得到的利润增加,朝廷采取薄利多销,商人们购买官盐成本降低,售卖价格降低。

 真的没有多少人,愿意天天冒着杀头的罪,去干贩卖私盐的事情。

 严绍庭忽然念头一动,又说道:“为保盐户灶丁甘愿为朝廷产盐,臣以为陛下亦可降旨,停办盐户灶丁徭役之法,只让其专心产盐。如此,则天下盐户灶丁,必定无不夸赞陛下之仁德,更加不愿夹带私盐。”

 这是他忽然想到的事情。

 大明在盐政上的各种规章制度,其中就有一条,可以说是不把人当人。

 从洪武朝开始。

 大明的盐户灶丁们,不光要按照朝廷的规定,生产食盐。他们还要另外去服徭役,为官府做事。

 一头是要服徭役,一头是朝廷定下的盐课。

 这些盐户灶丁们长久下去,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再继续干下去了。

 后来正盐的工本降低,直接就导致盐户灶丁们甘愿冒着杀头大罪,也要夹带私盐出来。

 嘉靖亦是眯起双眼:“停办盐户灶丁之徭役?”

 他看向了一旁的吕芳。

 严绍庭则是闭上了嘴。

 不多时,吕芳便从远处那重重遮挡后的书架上,取了一份账簿送到了嘉靖手上。

 嘉靖低头翻阅。

 这是记录天下盐户的账簿。

 细看一遍之后,嘉靖的脸上露出笑容。

 “你所奏此条事,朕允了。”

 “但仅许盐丁免服徭役,其户不事产盐者,照例服徭役。”

 相较于天下亿兆黎庶,盐户都不足百万户,而真正产盐的灶丁又才几人。

 在朝廷的规定之中,以两淮为例,盐户灶丁每人每年定额二十引,每引重二百斤。

 一人一年便要产盐四千斤。

 而大明一整年的产盐量,大抵是在二百五十万引左右,便是加上隐瞒不报的,其实真正从事产盐的灶丁也不过十几二十万人。

 若是停办盐户灶丁的徭役,就能立即收获一片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