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合作愉快(第2页)

 闻听此言,杨博顿了一下。

 而后他便笑了起来。

 杨博拱手作揖:“润物如此说,倒是显得我真就矫情了。”

 严绍庭摇摇头:“所谓君子不失于墙,在世为人,自要谨慎,但尚书且放心,严绍庭虽是真小人,却也不会做那等背信弃义之事。在朝为官,做的事情也算是上对得起皇上和朝廷,下对得起黎庶百姓。”

 见严绍庭已经如此说了。

 杨博目光转动,终于是咬咬牙,开口道:“还请润物此次能够出面,由都察院那边的关系出面为宣府上下说情,辨别是非对错。另请润物能在他日圣前奏议之时,也替马芳说上两句话。”

 全程。

 杨博都没有提到他自己正在广受弹劾的事情。

 从始至终围绕的都是宣府镇上下。

 杨博亦是继续说:“我亦知晓,都察院左都御史虽说与严家不久前生出过嫌隙,但到底还是一家人。且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高翰文,于严家也算是门生旧故,且此人更与润物私交深厚,加之润物也有几名学生是在都察院做事。若是能由润物出面说动他们,想来朝廷里弹劾宣府的风声也能被压下去一些。”

 说完后杨博便捏着茶杯,透着边缘打量起了严绍庭的脸色反应。

 而严绍庭却是面色平静。

 严家在朝廷里大方向上的布局和人手,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

 申时行、王锡爵那些个学生,在朝中哪个衙门做事,只要是有心人也能查得出来。

 当初在安排这些学生的时候,严绍庭也算是煞费苦心。

 六部险要的位置并未触碰,但挑的却也都是能牵扯各方的位子。

 就比如申时行和王锡爵两人,现在主线分别是在国子监和詹事府,但也兼了别处的差事。

 而都察院更是严绍庭的重中之重了。

 虽然申时行、王锡爵他们没在都察院,但也安排了不少学生去都察院做事。

 都察院不同于六科,执掌的是监察、弹劾及奏谏之权,更与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且都察院的官员往往是要下到地方巡察各地,手里面掌握的那就是无数官员的升迁贬谪之权。

 杨博现在希望自己能出面让都察院那边也一同上疏,用来分化朝中言官意见,压制弹劾向宣府的奏疏,倒是个明智之选。

 真要是朝廷里的科道言官上下一气,全都是弹劾宣府的,那到时候就算是事情到了老道长那里,也只能是倾向于惩罚宣府。

 只有出现不同的声音,才能让各方有周转的机会。

 至于让自己也出面劝谏。

 杨博打的这是拉严家下场,参与这一次争斗的风波中。

 严绍庭笑着将茶杯中的残余茶水倒掉,示意徐渭为自己重新添茶。

 捏着被茶水重新温热的茶杯,严绍庭缓缓开口:“尚书所言二事,其实也算不得难,不论是让御史们出面还是让下官圣前奏谏,都可以。”

 只是话到了这里也就停了下来。严绍庭亦是双眼平静的注视着杨博。

 说了这么多。

 这位兵部尚书可还没有说半点实质性有关于好处的事情。

 杨博心中也知晓,自己不拿出实实在在的好处,是不可能让严绍庭

真正答应下来的。

 他当即说道:“先前提及龙虎大将军的事情,不论润物和严家如何决定,这一点不会更改,只要润物日后开口,这事必当办妥。”

 杨博重申了一遍要给严鹄运作军中位置的事情。

 但严绍庭却没有开口。

 杨博只能继续说:“依着润物和成国公府等人家的关系,宣府和大同那边,只要润物给个名单,有些事情还是能做成的。”

 这话一出,就连一旁干着茶博士差事的徐渭也是眼角一跳。

 依着杨博这话,严家就能将人手真正的放进边镇。而至于杨博如何将边镇上占着原本位子的人挪走,那就是他们晋党的事情了。

 但想到晋党对边镇的控制力,想来这点事情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严绍庭觉得自己现在只要开口,恐怕就连宣府镇七名参将的位子,都能拿下那么一两个。

 但他还是没有开口。

 目光亦是平静的注视着杨博。

 而严绍庭这等反应,终于是让杨博心中急了。

 他自认为,推严鹄这位龙虎大将军上位,将边镇上的位子让出一部分给严家,已经是很大一口肉了。

 但沉默不语没有任何反应的严绍庭,却让他心中开始拿不定了。

 思来想去。

 杨博终于是笑着摇头道:“润物当真是……”

 当真如何,他没说。

 但紧接着,杨博便说:“我个人与山西那边的几家盐商还有些私交,且我听闻严家现在也在江西和南边做着出海的买卖,若是润物有意,我倒是可以从中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