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严党受死!


 自隋朝开始挖掘建设的南北运河。

 似乎是造成隋王朝灭亡的因素之一。

 但在隋王朝之后,却有一个事实,那便是此后的历朝历代无不继续对这条南北运河进行不断的修缮和拓展。

 只不过直到如今。

 这条运河其实也并不是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真正的完全沟通南北运输的。

 一年里,近乎是半数的时间,这条运河都会因为水流量的问题而无法承担起运输的作用。

 就比如如今正月里,因为尚未开春,南北也没有大的降雨,运河河道水流量降低,便会导致船运停摆。

 不过。

 事情永远都是两面性的。

 就比如现在,虽然寻常人无法使用运河。

 但并不妨碍南下江南的严绍庭乘坐官船通行在运河上。

 除了两岸的纤夫通过一根根连接到官船上的绳索,拉动着官船为其提供前进的动力外。

 这几百年来,官府也在运河上修建了一段又一段的水闸。

 通过这些闸口,在一定意义上就能做到人为的调整河道水流量。

 诚然,数千里的运河并不是一路畅通无阻,水流不断,而是因地制宜的建有一座座用来调配水流的闸口组成一整个运河漕运体系。

 立着王命旗牌的官船上。

 船首甲板。

 严绍庭脱下了厚重的大氅,背手俯瞰前方。

 虽然尚未开春,可沿着运河越往南走,气温也在不断的升高。

 河道里的水深也比北方要深一些,但还没有达到春夏时的最深深度。

 也正是因此。

 此刻在船首两侧,数根粗大的绳索被绷紧,最终落在两岸那上百名身无肥肉,全是筋肉的纤夫肩背上。

 这些纤夫半数是运河水驿和地方府县征发的力役,半数是运河上那数不尽的漕帮雇佣而来。

 一条运河。

 从南到北,上上下下养活了近百万人,漕运亦有钱漕之称,便成了百万衣食所系之事。

 严绍庭目光平静的看着纤夫们只穿着暴露双臂的半臂对襟马褂,脚上踩着草鞋,肩膀上垫着一块厚实而又破旧的麻布,牵引官船的绳索深深的陷在麻布里。

 这条千年的运河,只是解决了中原南北运输的问题,却并没有解决百姓生计之事。

 心中泛起复杂的情绪。

 严绍庭便听到身后有脚步声传来。

 “前面就是马头镇了,东南侧二十里地便是淮安府所在,西边是存蓄淮水的洪泽湖。”

 “按照路程,咱们今天就在马头镇那边歇息,明日继续启程,过淮安府城不停。一路南下,自扬州府江都城外河道进入长江,最后沿江而上就能到南京城外的外金川门码头了。”

 说话的是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官朱七。

 他停在了严绍庭身后半步位置,顺着对方的视线看向岸边的纤夫们。

 严绍庭嗯了声:“此去南京还要几日?”

 “快了,三日后便能进南京城。”

 朱七回了一句,心中默默的想着别的事情。

 这一趟南下,锦衣卫是被皇上点了名的,要派人随同严绍庭一起南下南京城。

 虽然南京那边也有锦衣卫留守,但似乎对于皇上而言,南京锦衣卫并不被信任,所以才有了他带人随同严绍庭一起南下。

 目的只有一个。

 顺势接管南京锦衣卫,并在往后配合严绍庭做事。

 而严绍庭听到还有三日才能到南京,也只是淡淡一笑。

 到底还是因为时节的原因,运河比之平日难走了些。

 若是放在丰水期,由运河从北到南最多只需要二十日的时间,但现在自己才走到淮安府,就已经花了二十多天。

 运河应该还有改进的地方。

 不过严绍庭却是皱起了眉头。

 虽然他并不了解水利工程,更不懂如何修缮运河,但他却知道当下这条运河并不是独立存在,还和黄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就说如今视线里,西

南边那被称之为洪泽湖的一望无际的水面,在暴雨时节就会成为淮水和黄河这两条大河下游的蓄洪区。

 并且黄河泛滥的河水,也屡屡冲击运河。

 治河。

 这就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命题。

 自己可以给大明弄来数不尽的钱粮,但也没办法靠自己将这数千年一直困扰在中原人脑袋上的大河给治理明白。

 朱七侧目注视着许久不说话的严绍庭,他笑着询问:“宾客似乎并不担心这一趟南行。”

 严绍庭眉头动了一下,转头面带疑惑的看向朱七,而后才笑着说道:“方才在想这运河、淮水及黄河的事情,一时走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