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收复九曲,设立九曲郡 洮阳郡(第3页)
镇西军有士兵一万一千,负责镇守扩建后的百谷城更合适。
为防止唐军反攻他们,没庐穷桑倭儿芒不得不再从赤岭山口抽调一万士兵,青海东部抽调一万士兵。
但百谷城远离黄河,他们无法知道具体。
“恩兰将军,平时你很睿智,今日却有些不理智。要休息一下了。国家的将来还要靠你们。”
那些吐蕃人在得知前线战败后,也冒着大雪,乘坐羊皮筏过黄河。
怕是青海都难以守住!
这一次丢失九曲,他们吐蕃丢失的太多了。
九曲又有李瑄坐镇。
没庐穷桑倭儿芒摇了摇头。
现在石堡城还能监视赤岭一带的唐军。
“大论,末将觉得有机会!”
论悉颊藏大论现在未归,已凶多吉少。
“唐军在九曲,包括吐谷浑,白兰羌,最少有三万骑兵,三万步兵。我们怎么反攻?从青海方面,最多抽调两万骑。鸡心谷现在只剩下三万守军,不可以调走。力量不足啊!我们还要小心李瑄的突进。”
九曲之城,连树敦城李瑄都看不上,决定将百谷城建筑成一座大城。
类似的事情历史上哥舒翰干过,李瑄相信李隆基肯定会同意这种开疆扩土的行为。
原来李瑄在进攻他们之前,去把回纥收拾了。
吐谷浑百姓对贵族恨之入骨。
九曲精华一带,就叫九曲郡。
“……能!”
“我军还可以集中力量,趁黄河结冰,反攻九曲。”
李瑄看了一眼后,向探马吩咐。
今天上午时,李瑄登上百谷城旁边的山上,眺望整个地势。
还年轻的岑参,在李瑄面前一直以学生的身份请教,哪怕是他擅长的诗歌,他也认为李瑄能成为他的老师。
岑参没接触过类似的事情,他认同李瑄的想法。
“李帅之想,很有必要。放眼九曲,树敦、洪济、大莫门、宛秀,虽都占地势之利,然皆不算是坚城。我们攻打这些城池的时候势如破竹。倘若吐蕃趁黄河结冰,集合重兵猛攻,我们也很难坚持到援军到来,毕竟我们的主力都在河湟。我们现在有足够的吐蕃俘虏,以万人而筑一城,再合我汉人能工巧匠,百谷城必坚不可摧。属下认为,届时可以将镇西军,从枹罕城调遣到百谷城!”
步兵他们已经损失大半了,那些赤岭东山口的步兵,多是吐谷浑、党项、苏毗、通颊的步兵。
恩兰达扎路恭入帐后,向没庐穷桑倭儿芒拜道。
吐蕃士兵频频失利后,不再主动进攻洪济桥,而是撤远观察。
“回纥名将阿勒卜被李瑄阵斩,回纥叶护磨延啜放弃金甲,伪装成小兵,才得以逃脱……”
恩兰达扎路恭向没庐穷桑倭儿芒说道。
环环相扣,步步紧逼,无声无息。
“拜见大论……”
事实上,如果唐军的骑兵是河西精锐,同样数量,吐蕃一直败多胜少。
没庐穷桑倭儿芒拍着大腿说道。
自唐军占领黄河对岸的树敦城,陈兵于洪济桥前时,吐蕃的青海已如芒在背。
岑参认同李瑄,并为李瑄提出一个建议。
战争结束后,李瑄会上表李隆基建郡、调防军、迁徙内地无地百姓的奏书。
“回纥猝不及防,根本无法应对李瑄的突袭,鏖战一下午后逃跑,但唐军提前布置有埋伏,再加上唐军一夜追击,使回纥骑兵全局覆没。”
恩兰达扎路恭看没庐穷桑倭儿芒的表情,就知其不愿再入境击唐军。
李瑄将这些贵族全部捉拿,斩杀,也会使吐谷浑百姓走向不归路,唯有加入大唐。
亲卫提论悉颊藏的头颅见李瑄。
“大论,您说得对。唐军很可能没有进攻石堡城。李瑄胃口极大,他要鲸吞我九曲、青海,石堡城将没有任何意义!”
追击需要一定时间。
李瑄对此倒是没什么担心。
勉强凑齐三万,安营扎寨,防备唐军。
此时,没庐穷桑倭儿芒面色苍白,眼睛无神,一脸难以接受的样子。
他们已经不再具备反攻的兵力。
洮阳郡的治所选在吐蕃玛曲千户所一带,那里有吐蕃建成一半的玛曲城。
“九曲的吐谷浑诸部,估计有一万多帐,虽饱受战火,可依然有数万人。”
这也算一种捷报了。
“有多大胜算?”
“恩兰将军,青海那边的战况如何?”
若恩兰达扎路恭斩钉截铁地说,他或许还会考虑考虑。
“唉!不能。”
“不知为何,那李瑄好像没有与我军交战的意思。看他们骑兵的营垒和行进,随时可以退回大唐境内。我和那囊将军想引诱李瑄出战,配合步兵围歼,亦不可得!他们的探马皆一人三马,周围遍布,无法活捉。”
“那就对了。因为青海的骑兵统领,并非李瑄……”
这么多天过去,只有区区两千五百守军的百谷城能守住吗?
如果百谷城失守,青海一带的粮食就不够用到春天,必须宰杀大量牲畜作为粮食。
没庐穷桑倭儿芒焦头烂额。
失去九曲,唐军随时进攻青海,吐蕃的主动变为被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