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落叶凋谢

第三百零五章 李瑄的危机,高仙芝回京献俘(第3页)

 “八品的拾遗,都能问一品官吏的罪过。更何况臣是吏部侍郎?”

 赵奉章非常刚硬的顶撞一句。

 这句话直接顶在李隆基的嗓子眼,让他很没面子,厉声说道:“那没有品级呢?”

 这是在威胁要罢免赵奉章的官职。

 “从前苏安恒只是一冀州小民,却能冒死三谏天后,臣觉得即使没有品级,也可以纠正陛下的过失。”

 赵奉章直言不讳地说道。

 所有大臣都为赵奉章捏了一把汗冷汗。

 许多大臣面对李隆基,优先会保全自己,再做大事。

 哪有像赵奉章一样,一刚到底。

 过刚易折,还有人不明白吗?

 果然,李隆基面容扭曲在一起,就要暴怒时,李瑄立刻向李隆基拱手道:“启奏陛下,杨铦受贿众多,如果不处置,会有损朝廷的威望。会让地方官吏争先效仿,臣建议对杨铦定罪。”

 这一下,李瑄成功将李隆基的不满引在自己身上。

 这是宰相的言语,不同于赵奉章。

 李隆基还不能用讥讽赵奉章的言语,来讥讽李瑄。

 都知道李瑄说得正确,但李隆基不愿意问罪杨铦。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罪证确凿,都不去治罪,以后杨氏不得把尾巴翘到天上?

 “臣等请陛下为杨铦定罪!”

 李岘、裴遵庆等文武大臣,同时起身,齐声说道。

 这其在威逼李隆基,定罪杨铦!

 李隆基见此,非常吃惊。仿佛又回到韩休、张九龄时代,朝廷大臣逼迫他做不喜欢的事情。

 “哼!杨铦有罪,但朕是天子,今下令赦免杨铦的罪过,贬其为光禄少卿,这还不行吗?”

 李隆基吹胡子瞪眼后,冷哼一声。

 看来李瑄真变成张九龄的模样了,为了这点小事来逼迫他。

 虽然李隆基也认为杨铦有些混账,但杨铦不能死

,否则玉环娘子一定伤心。

 “臣恐陛下有失威望,特赦杨铦不值得!”李瑄向李隆基说道。

 “这还不是你们逼的……”

 李隆基恼怒道。

 “杨铦犯罪,如果我们不提倡治罪,就是不忠。自古皇亲国戚犯法,最容易牵动民心,臣等尽忠直言,没有一点私心。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请圣人明鉴……”

 李瑄向李隆基一拜,还在劝说道。

 “朕累了,退朝……”

 李隆基不想听,下令退朝。

 “退朝……”

 高力士脸上也写满忧虑,上前大喊一声。

 “恭送陛下……”

 文武百官行礼。

 李隆基被气得退朝,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通过这件事情,大臣不得不承认,圣人的英明不再,和历史上的昏君没什么两样。

 再明显不过的案子,为了包庇而特赦。

 臣子苦口婆心劝谏,竟然直接退朝。

 他们不明白圣人到底怎么想的。

 “李相….”

 大臣们靠上前来,却被李瑄打断:“不要再说了,各做各的事情吧!”

 大臣们只能叹息离开,回到自己所在的衙门。

 眼看李瑄屡屡顶撞圣人,那一幕似乎又要重现了,让保守派有一种躺赢的感觉。

 就这样,杨锐等被判了死刑。

 而杨铦重见天日。

 他只是降级为光禄少卿,他还是五杨之一,无伤大雅。

 朝野都在为这件事情叹息。

 目前李瑄也因此登不上右相的位置。

 李隆基甚至一度想将杨国忠拜为右相,却被杨玉环劝阻。

 她总是有意无意地为李瑄说好话。

 孟冬十月。

 兵部尚书皇甫惟明没有熬过这个冬天,含恨离世。

 他是暗藏的太子党,曾经是李亨的好友,虽有时候也挺李瑄,但他一直希望太子登基,使他有拜相的机会。

 但他终究没有熬过李隆基。

 同样的岁数,李隆基现在还能打猎击毬。

 这个月,在常平新法和一条鞭法章程即将拟订好的时候,来自地方的反弹到来。

 以剑南道绵水县为中心,数十个县齐齐向朝廷禀告,各地常平粮仓已空,已经没有粮食可借。

 如果将来有灾害发生,将因此出现更大的灾难。

 同时,以郡为单位,一百多个郡一起联名上奏,请圣人收回成命,常平新法和一条鞭法误国。

 从十月开始,李隆基每天都要收到地方十封以上的奏折。

 虽然李隆基不怎么上朝,但三天两头把李瑄叫到兴庆宫训斥。

 李瑄义正言辞,向李隆基分析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群起反抗,是必然的趋势。

 只要坚定意志,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李瑄第一次建议,趁边地无战事,调离二十万边军,进入中原。

 随时准备镇压,避免乱象。

 李隆基认为李瑄偏激,不予采纳。

 这也是李瑄意料之中的事情。

 在这个时代,变法想要成功,就必须有军队镇压。

 李隆基不同意,就是错失机会。

 在十一月初的朝会上,李瑄再次提出调离军队入中原、江南,准备实施新法。

 得到一定朝臣的支持!

 但李隆基继续否定。

 杨国忠私下还向李隆基说李瑄图谋不轨。

 但李隆基没有相信。

 因为李瑄希望调遣的兵马,不止有河陇军,还有大量的河东军朔方军,以及范阳军平卢军。

 李瑄现在没有兵权,别说范阳平卢了,就是河陇也控制不了。

 到了十一月,向朝廷告急的地方越来越多,全是常平粮仓被借空。

 虽然支持李瑄的郡县不少,但这些足矣引起天下的恐慌。

 还有许多豪强已经放弃耕种自

己的土地,上书骂李瑄是奸相。

 更有甚者,请求斩李瑄!

 每日的奏折,让李隆基不胜其烦。

 他想去华清宫,却因为这些事情,无法动身。

 杨国忠最近一直在李隆基面前,说一条鞭法和考成法不可取,所以才造成如今的局面。

 趁着一条鞭法和考成法还未实施,应该尽快废除。

 虽然李瑄说得很漂亮,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确实利国利民。但李隆基觉得杨国忠说的不错,当前的大唐,可能不适合一条鞭法和考场法。

 李瑄描绘的蓝图,太过理想化。

 十一月中旬,河北安禄山呈上“万民书”,向李隆基传达民心,说一条鞭法和考成法会使官吏折腾百姓,使百姓民怨沸腾。

 因为常平仓缺粮,官府无法常平粮食,商人借机起价。

 山南,江南,岭南,河北等道,斗米百文。

 飙升十倍。

 许多地方百姓买不起粮食,竟为盗贼。

 而市场一被打乱,即便有一些尊从朝廷的郡县,也无法控制。

 杨国忠趁机又向李隆基说,李瑄只适合打仗,治理天下时,太年轻,又没有底蕴。

 天宝九载,十二月五日,焦头烂额的李隆基准备朝会,问李瑄的失职……

 因此一条鞭法和考场法,使李隆基今年无法前往华清宫,甚至连陪玉环娘子的时间都变少了,他的忍耐到了极点……

 ……

 与此同时,一支庞大的队伍,已经通过河西走廊,过陇右……

 而率领这支队伍的人,正是一代名将高仙芝。

 他此入长安,是为向李隆基邀功献俘。

 去年的时候,高仙芝奉命讨朅师国,俘虏其王勃特没。另立勃特没的哥哥素伽为新的朅师王。

 随后,战上瘾的高仙芝七百里加急向朝廷禀告石国无番邦礼节,结交大食。

 李隆基也同意进攻石国。

 诏书到达后,他派人与石国约和,然后暗度陈仓,带着兵马翻山越岭,到达石国边境。

 石国不备的时候,高仙芝出兵偷袭。石国的军队在安西劲卒面前不堪一击,顷刻间大败。

 高仙芝俘虏了石国国王车鼻施及其部众。

 并屠石国都城柘枝城,尽杀其老弱。

 高仙芝本想立石国王子为新王。

 但石国王子仇恨大唐,逃入大食。

 此战,高仙芝尽得柘枝城的财富,光是黄金,就得好几个骆驼驮运。

 这些都被高仙芝私吞。

 虽然贪财是大唐将领的普遍现象,但如高仙芝这种行径,还是没有过的。

 在高仙芝大胜后的返程途中,又以突骑施背叛为由,击破突骑施,俘虏了其可汗移拨。

 这一下把大唐在西域的名气搞臭。

 此时,大食结束内乱,黑衣大食建立。

 葱岭西的国家,纷纷投靠黑衣大食。

 然高仙芝无惧,他准备将朅师王、石国王、突骑施可汗献给朝廷后,再与大食一较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