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莫一心三用

第65章 圆背虎步(第2页)

 行走重要的小肌肉包括竖脊肌、臀大肌、髂腰肌、股四头肌、缝匠肌、腘绳肌和胫前肌。这些肌肉在行走周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如竖脊肌确保躯干正直,臀大肌减速大腿向前摆动,缝匠肌屈髋和屈膝关节,腘绳肌控制小腿向前的摆动减速,胫前肌控制足跟着地时的动作,小腿三头肌提供推动力等。

 不同年龄段的人,因生理状态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足迹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行走过程中,脚底受力部位逐渐从脚尖内侧,后移、外移,直到中老年时期,压力部位出现在足跟部、脚掌外侧,这在足迹上反映为重力压力点,据此可以判断足迹遗留者的年龄范围,依据足迹大小可以判断遗留者的身高,还要结合不同地域因素的差异。

 除了光脚趾掌纹有同一认定的可能外,其他的判断都是定性模糊判断,无法定量精确判断。

 莫逸信曾与省公安厅足迹教研室的郑教授学习探讨足迹勘验,郑教授收集了全省乃至全国大部分区域的已发案件现场足迹样本,其中包括已破案件和未破案件现场足迹样本,总结出了《足迹图谱》一书,可惜流传不广泛,内容有全国范围内市面上已出现的鞋子种类、鞋底花纹的综合,还包含了足迹勘验的原理、方法及一些案例说明。过去这么多年了,这些内容大部分都已经过时,有局限性。郑教授曾经试图搞足迹勘验技术定量化,研究方向是利用固定平台的探针对现场犯罪嫌疑人足迹进行点式定位,取得相对精确的数据,然后依据这些数据进行类似3d打印的方式精准制作模型,以期达到量化,但犯罪现场千变万化,足迹遗留的介质千差万别,所制备的工具局限性大,不适用绝大多数的犯罪现场,效果并不好。假设取得犯罪现场足迹检材后,等到抓获犯罪嫌疑人时,可能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了,罪犯所穿鞋子可能已经丢弃或者磨损的更加厉害,样本与建材的比对误差极大,毫无价值,足迹学静态特征利用高科技手段研究发展的局限性大,定量化难度大,不如定性研究效果好。

 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依据犯罪现场拍下的犯罪嫌疑人的行动视频,进行行走步态研究会有更大的前景。

 其实古人早已着手于人体形态的研究,其中包括了步态。

 人行走的姿态各不相同,气势也不相同。

 人在正常行走时,生理正常的条件下,不同时间段内表现出来的步态特征有个体固定性,个体固定性就是个体层面不受时间变化的影响,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个体特征。简单说,就是在不同时间段内,某个特定人的行走姿势有规律性特征,不同个体之间,个体的规律性特征又有差异。为什么有这种差异?大部分人肯定会认为是动力定型,长时间以某种姿势行走而形成了习惯性特征。人与人之间步态特征差异的原因会认为与性别、高矮、胖瘦、肌肉强度等生理因素有绝对关系,往往会忽略心理因素,这里说的心理因素并不是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两种状态下的区别,而是在心理正常的状态下,没有任何修饰的“无意识”状态,这种状态下,步法特征才会呈现出某种常态化特征,这种常态化特征的形成原因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伟人特型演员曾说:“伟人圆背虎步,圆背显得胳膊很长,但是胳膊又不是直着下去,他是打着弯的往后甩,走路呢,就跟老虎的步伐一样,腾!腾!腾!很持重。”上面一段话很形象的展现了伟人走路时威武的气势。肯定不是矫揉造作之姿,是收发由心,天地自然之功。

 《黄帝宅经》云:得地得墓,龙骧虎步。

 这句话中的“地”为阳宅住所,“墓”为阴宅坟墓,“龙骧虎步”的意思是象龙仰着头,象虎迈着步,形容气势威武。这句话得意思是说得到阳宅地理及阴宅风水相助,走路就像龙虎一样威武有气势。步态的常态化特征就是走路时的气势,一个人中气十足,走路时会气宇轩昂,若是中气衰弱,走路时会怯怯诺诺,如果气息中和,呈现出的状态就是自然而不矫揉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