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破贼校尉

第三百零三章 吓了一跳的胡宗宪


 六艘吴淞大帆船斜着风,缓缓地向大沽港口行驶着。

 胡宗宪、潘应龙等人站在船头,心情激荡。

 京师,我们又回来了。

 远远地看到岸边旌旗招展,隐隐地听到锣鼓宣天,喧嚷鼎沸,热闹非凡。

 怎么回事?

 朝廷循例迎接不是在通州吗?怎么移到大沽了?

 这实在太隆重了。

 潘应龙等幕僚看着胡宗宪的背影,满目崇拜,又心生激荡。

 跟着胡公走,喝汤又吃肉!

 幕僚中间还有一位二十来岁的男子,一身生员衣装,相貌清秀,目光在胡宗宪和潘应龙身上打转,透出的崇拜之火最为灼热。

 他就是冯保夫人栾凤儿的亲弟弟栾永芳。

 胡宗宪接到冯保的私信,立即叫人在两广官衙翻找架阁库文档,很快找到嘉靖朝被流放到两广的罪官家眷目录,一一排查,找到了栾永芳。

 胡宗宪移文广东按察司,寻了个借口征辟栾永芳入幕,然后把他交给潘应龙,这次回京也带了回来。

 胡宗宪放下望远镜,呵呵一笑:“我们都会错意了。今日大沽欢送东征将士,我们赶上了。”

 “欢送东征将士?”栾永芳是新丁,好奇地问道。

 “自太子秉政,大明海陆将士们出征,都会组织热闹的欢送大会。当年胡公带我们南征时,殿下亲送出朝阳门。

 督理处督理戎政送至通州。兵部曹公送至大沽。也是如此锣鼓喧天,旌旗漫天。”

 潘应龙接过胡宗宪递过来的望远镜,随口解释道。

 以前的大明也有欢送和凯旋迎接仪式,只不过一味地遵循故礼,古板虚浮,没有这样接地气。

 按照朱翊钧的说法,大俗即大雅。

 等幕僚们看清楚后,胡宗宪语重深长地说道:“《隆庆三年国朝官制条例》正式颂布,即日遵行。

 自此无论京官外臣,无论官阶几品,都不得私聘幕友护卫。幕友入官制,护卫用翊卫。诸位这些年,跟随老夫东南、山西和南海,劳苦功高。

 老夫已经把诸位功绩细叙,保举上去。西苑批红,交吏部优叙,按功授勋,以能任职。回京后,我们不再是主友关系,而是同僚了。”

 潘应龙等人连忙拱手道:“吾等谢过胡公举荐之恩。”

 这无疑是公开宣称,大家一定会牢记胡宗宪提携举荐之恩,以后他是大家的恩主,大家是他的故吏。

 胡宗宪乘坐的大船缓缓靠岸,看到一艘艘吴淞大帆船停靠在码头泊位上。

 远处还有十几艘世子帆船,看吨位和形状,应该是护卫舰和巡航舰。

 这两年,葫芦港船厂和吴淞船厂,每年各造出上百艘大小世子帆船,其中武装商船、护卫舰和巡航舰居多,国之重器的战列舰每年总数还是保持在十二到十五艘之间。

 岸上围着数千人,在不停地欢呼。周围插满了旌旗,挂着不少横幅。

 “欢送大明东征将士!”

 “除暴安良,永安藩属!”

 “靖清四海,天下太平!”

 还有上百人兴高采烈地敲锣打鼓,嗯,没有唢呐,只有时不时笛子伴奏几声。

 一队队身穿新式军服,头戴圆檐帽,背着铁盔、背包,扛着世子滑膛枪的官兵们,列队站在码头空地上,然后听从号令,一排排从挑板上登上运输船。

 “是神威军火枪步兵团。”有幕友认出来了。

 潘应龙笑着说道:“俺答汗临时软腿,他们在大同没捞上硬仗,只好去朝鲜一展身手了。”

 有幕友很疑惑:“现在都九月份了,还出兵朝鲜?听说朝鲜跟辽东一样冷,一到冬天,冻得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