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第3页)

霍翎靠着景元帝没再说话。

她相信那是景元帝的真心话。

从景元帝直接同意礼部的章程,以及内务府送来的聘礼,她都能感受到景元帝的态度。

但是,她不能确定,当满朝臣子都请求削减册后大典的排场时,景元帝会不会做出一定的让步。

所以她必须以退为进。

在他没有成为皇后的时候,她一心奔着皇后的位置去,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如何打动景元帝上。

这一个月里,她拿到了立后圣旨,得到了父亲的认可,事事都顺着她的心意去发展,以至于她整个人都沉浸在这样的顺遂里。

但如今,承恩公的折子,满朝文武的附议,终于帮她再一次认清了自己的处境。

她与景元帝,是夫妻。

但在夫妻之外,还是帝后。

从她当上皇后那天起,她要面临的,不仅是丈夫的审视,还有君王的审视,甚至还有朝臣的审视。

如果她与景元帝只是寻常夫妻,那她不会上折子自请削减用度。她夫君花多少钱娶她,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

但她是皇后。

无论她心底是什么想法,都一定要把表面功夫做足,让所有人都挑不出理。

在皇宫中,最难当的,是太子。

在后宫中,最难当的,是皇后。

她要将他视作丈夫去亲近,又不能少了敬畏与慎重,更不能缺乏警惕之心。

她现在所掌握的东西,大多都来自于他的馈赠。

她当然感激他,也敬爱他,但是,她可以在嘴上一遍又一遍重复着“我完全依赖着陛下”,却不能真连自己都哄骗了过去。

她在将来所要面临的,不会再是校场惊马那样明晃晃的手段,而是各方暗搓搓的恶意。

明晃晃的手段,可以借力打力反击回去;暗搓搓的恶意,难道也要一味依靠景元帝的力量吗。

他对她感情再深,都不可能为她安排得面面俱到,更不可能完全设身处地为她着想。

只是成为皇后,还远远不够。

一个只能调理六宫的皇后,与一个能对前朝施加影响的皇后,是截然不同的。

她需要掌握更多的力量,在朝中扎下更深的根基。

***

陆杭来得极快。

当他走进太和殿,看到景元帝身侧的霍翎时,立刻猜到了霍翎的身份。

霍翎端坐在主位上,她这个视野,可以轻松打量陆杭。

当她看清陆杭的相貌后,不由暗赞一声好气度。

花白的鬓角铭刻着岁月的痕迹,但他举手投足间的风姿,反倒在岁月的历练下沉淀下来,既有养尊处优的世家清雅,又不乏掌权多年的威严沉稳。

陆杭行礼:“给陛下,娘娘请安。”

景元帝点了点面前的折子,对李满道:“拿给陆卿看看。”

陆杭从李满手里接过折子,打开一看,心下也是一惊:这位皇后娘娘,好快的反应,好敏锐的判断。

惊诧过后,陆杭开始琢磨景元帝的心思。

陛下召他过来,又给他看这道折子,是何用意?

陆杭一边思考,一边慢慢读着折子,突然心中一动,悄悄抬眼看向上首的霍翎。

霍翎神情平静,唇边挂着浅浅的笑意,也正在看着他。

——这副表现,哪里有半点儿被满朝弹劾的急躁和不满。分明是底气十足,稳操胜券。

陆杭心下立刻有了决断。

“此事本就是礼部疏忽,娘娘宽仁,不追究礼部的罪过,还自请削减用度,实乃国之大幸。”

“若依着礼法,确实不宜超过先皇后的用度……”

见景元帝和霍翎都没有出声打断他的话,陆杭继续道:“但二十年前,先帝驾崩,国朝动荡,先皇后厉行节俭,是为江山社稷计。”

“自陛下登基以后,休养生息,国泰民安,燕西一战更是取得大胜。依臣之见,这立后大典不仅不应该削减花销,还应该办得更盛大一些,让天下子民都能感受到陛下立后的喜悦。”

三言两语间,陆杭不仅不削减花销了,还反过来要加大花销。

霍翎对这位礼部尚书见风使舵的本事,也是叹为观止。

倒是景元帝,已经习惯了陆杭的滑头。这也是他特意找陆杭过来商量的原因。

“按照章程来就可以了。”

“至于陆卿手里的折子……”

陆杭立刻接道:“娘娘的宽仁,自当让朝臣知晓。”

“嗯,你退下吧。”

陆杭退出殿外,立于庭阶之上,想到刚才那道折子,心下暗道:回去以后,得让他夫人进宫一趟提醒德妃。

能与皇后交好,就与皇后交好。

便是不能交好,也绝不可为敌。

殿内,景元帝看着霍翎,温声道:“现在事情都解决了。立后大典是你人生中的大喜事,能尽善尽美,自然就该尽善尽美。有朕在,不会让人损了你的面子,更不会让人损了你的名声。”

“陛下……”

“就这么说好了。”景元帝抚了抚霍翎的脸庞,“来,再给朕笑一个。”

霍翎不由露出一个笑容。

景元帝说:“朕也算是有了一回昏君的体验了。千金搏美人一笑。可真不容易。”

霍翎顿时笑倒在他怀里:“不许这么说,您可是要做一代明君的人。”

等霍翎回到郡君府时,天色已有些暗了。

霍世鸣一直等在厅堂里,见到霍翎回来,关心道:“情况如何?”

霍翎微微颔首,霍世鸣这才放下心来:“在宫里用过晚膳了吗。”

“用过了。”

“好。”霍世鸣笑道,“你母亲熬了你最喜欢的莲子羹,用井水沁过了,没有冰块的寒气。这天儿闷热,你用一碗再回去休息吧。”

次日,陆杭上折盛赞霍翎的深明大义,再细说先前那份立后章程的可行之处,驳斥包括承恩公在内的十几人的反对理由。

景元帝这回没有再任由朝臣上折。

他直接批复了陆杭的折子,点吏部尚书文盛安为大婚正使,礼部尚书陆杭为大婚副使,又命内务府往郡君府送了一批新的聘礼。

这批聘礼送得是大张旗鼓,许多原本还在观望的朝臣都明白了景元帝的心意,承恩公和何家也偃旗息鼓,不敢再跳出来折腾。

当天下午,霍世鸣收到了许多拜帖。

霍世鸣还在其中看到了武威侯的拜帖。

别说,在看到这张拜帖时,霍世鸣心下是暗爽的。

当年他在武威侯府,受到的都是冷眼,这位名义上的大舅哥更是从来没给过他一个正眼。

不过,在询问了下门房后,霍世鸣立刻将武威侯的拜帖丢到了一边。

其他人的邀约倒也罢了,武威侯的邀约,阿翎既然从未应过,他这个做爹的也不能应。

绝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惹了阿翎不悦,让阿翎和家里生出芥蒂。